日常之意,往往由細節所構建,它在于強調真切而誠實的感知體驗的重要。身體作為發生器,連接物質與精神,其具象的多重展現,是自我于世界里的一種精確投射,映照當下。若將目光、時間、心意落腳于一日光景之中,則三餐有味,心生情愫。行不至遠,生活即遠方。?
從外入內,通常設有緩沖的灰空間,增加步入節奏,有利調整情緒。對于一梯一戶的業主而言,電梯廳便是一處自家“庭院”。基于整體的考量,重新設計入戶門樣式,調整外窗,垂掛紗簾,讓立面更加趨于一致,素雅干練的空間形象,有如整理之后的衣冠、表情,成為出發或抵達時第一重進出場域。
?
01?Emotional Transition
情緒轉場
與“庭院”的理性克制不同,推門而入,可見由立面延展至天花的木質,家的溫暖氣息,撲面而來。偏向玄關一側,平視處內凹一個龕位,兩側圓弧,約束出一道豎光,入門即亮,歡迎歸家。必要的收納,隱于柜門之后,一張幾何般切割出的單椅,置于眼前,構成電視背景面視線的左右平衡。?
轉折進入客廳,情緒為之一變。另一種“內凹”容納著客廳的沙發主體,具有包裹感,材質在縫隙間自然過渡。水平橫向的構造細節,越過線與線的邊界,局部點綴光源,展現工藝的精致。電視背景嵌入功能電視,面層安裝蜂巢卷簾,同一側暗藏式的展示柜體相呼應,升降,開合,呈現饒有趣味的立面語言。?
02?Object Proportions
事物比例
空間的美學品質是通過比例實現的,而這種比例,在密斯看來“大多是事物之間的比例,并非事物本身的比例。”這和我們所說的“分寸在心”的把握,異曲同工。
層次是構建視覺豐富的基礎。客廳背景材質通過隱藏式柜體延續至廚房入口,將橫梁納入其中,內退30公分的梁下立面轉變為其他飾面,暗示功能的不同。廚房隱沒于一片幽深的背景之中,光穿過木百葉投射進來,與吊柜預留空位的光暈呼應,如傍晚的夕陽,暖意襲人,平和自然。
原有陽臺納入室內,餐廳面積得以有效擴展,條形桌面與吧臺結合,滿足日常用餐之外,更是重要的社交中心,增進家庭成員間的互動、交流。一側借助剪力墻垛,利用既有深度置入一個小型的操作臺,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多樣化的功能互為補充,為具體生活提供便利。?
03?Daily Luminosity
日常微光
重新調整面積的書房臨窗而設,通過一扇嵌入式移門,區隔內外。與此同時,地面材質至此也一分為二,由深及淺,構筑溫暖的家居生活場景。極致纖薄的柜體結構和電視背景的柜體雖尺寸大小不一,但相同的形體、色彩、材質運用,元素或設計語言的連續出現,讓空間形成有效呼應。?
通道有著連接的作用,將不同功能區進行有機串聯。作為公區與私區的過渡,過道被一具柜體所拆解,它與墻體保留一定距離,讓立面材料流動而過,縫隙間一條豎光投向過道,隱約間生成一種步入的儀式,也如生活之中有意義的某些時刻,成為“日常微光”的一種隱喻。?
04?Life in Pale Scenery
生活淡景
平面布局的基礎是一種可論證的、可計算的比例系統,通過這種方式以期實現各功能空間的合理配置。次臥以榻榻米形式占據主要,木質材料從房門延展到柜體、立面、窗臺,收納考慮與視覺統一協調。主臥在獲得原有書房面積之后,使其擁有了獨立衣帽間,提升居住的生活品質。
時間與呼吸,在流動中被感知。關于“淡景”,鷲田清一將其解釋為“幽隱之風景”,通過對細節的關注,生活中那些轉瞬即逝的、細微的、常常被忽視的部分逐漸顯現,并走向深刻,進而豐富日常的切身體驗。所以,即便是熱烈的色彩,用心覺察,表象之外我們依然會體悟到寧靜的永恒深邃。?
?
項目信息
━
項目名稱:華潤幸福里雅居
項目地址:廣東?汕頭
項目類型:居住空間
設計面積:190㎡
完工年份:2025年1月
設計公司:因宜設計
主創設計:楊東龍
施工單位:萬有引力
空間攝影:歐陽云
項目撰文:無遠文字/月球
因宜設計,“因宜”是一種恰如其分的設計策略,講究“分寸得當”,以主體和客體的多元視角切入,致力于探索事物之間微妙平衡的比例關系,明暗轉換,動靜相宜,以氛圍構建場景,重塑日常。
?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