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深圳中國杯帆船會所餐廳
項目類型:餐廳
項目時間:2017年 3月
項目面積:室內148平米 ?庭院115平米
主案設計:琚賓
參與設計:潘琴超 胡曜 胡凱 劉小琳 雷星月 趙宇夢
設計撰文:琚賓
攝 ?影 ?師:井旭峰
“東”“西” 是個好詞,含方位代五行,囊括空間概念、文化屬性,還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人、事、物。因地制宜,“東 西”就成了這個項目的名字。
素竹欄桿,暗沙庭院,五人合抱粗的大榕樹佇立眼前。這是進入后的確切模樣,當然這景象站在做舊的「東西」鋼質門牌外也能隱約瞧得見。無論進來多少次,我仍然喜歡這竹鋼做的入戶裝置得鏤空曲折、不強硬、不刻意制造距離感,于是廣納各種氣息,于是更能通幽。
上臺階和鋪成路的老石頭是別地里尋來的,間中會有那么幾塊因為有著礦物的關系還會有著細碎的安靜的反光。榕樹很適宜在赤紅壤上生長,但長的剛剛好還和院子配搭的剛剛巧的這一棵,的確是更應該贏得更多喜愛的,而事實上,整個空間的平面布局、動線都是源于此樹。鋼板包邊的臺階圍著樹一級一級地漫下來,內里盛滿著黑沙,像緩慢流動著的水,將「東西」里的風景蕩漾的很好看。
我對夯土墻一直有感情,除卻暗含文化底蘊、歷史悠久、生態環保、防水抗震、耐久等等外,主要,還好看。這是能與空氣同呼吸與時光共韻律的材料,摸著「東西」的外墻壁,我能感受到來自大自然的力量。
「東西」不僅僅是字面意思,其就是分為東和西兩邊。除了東學西漸,還能在東西對景里將東邊的透漏玄機和西邊的建構方式來東張西望。手工門把手是特意定制的,墻體內鑲嵌的光條是體現與打破常規韻律的關鍵,內里或外部的各種裝置是根據空間關系所需,轉化成為藝術視覺的動因。
還有看著隨意實則根據美學拼貼的墻面模式、裸露了單肩沒收口的柱子、燈的形狀和燈上面緣于基弗展覽的樹枝……我很喜歡這些小細節,所有的感受都是源于對設計對生活的熱愛。體會這從東到西的豐富和小中見大的視覺經驗感受,或許會驚訝此處僅僅只有一百平米的面積。
鑿石板為屏山造境,風斜雨細嶺南。勒杜鵑怯怯地只開了幾朵,在一旁靜靜默候,爬藤初到,還沒放開了生長。倒是山下方老瓦空隙間的雜草很開心地隨意伸展著,像一畦畦微縮的田地。
樹脂做的透明半透明的山在延綿在一邊各種遠近地起伏著,呼應著前后。智能化設計后的燈光打下來,圍了個圈,將柴窯燒的粗杯子、各式素胚或描金的大碟小碗的都收攏了進去,燃久了的燭芯歡跳著,映得那些簡單式樣的器物很是精致。桌上的臉也都被這些光柔了膚美了顏,不論性別或關系的親近疏遠,都覺得特別的順心、養眼。作者認為這些對末節的照顧和人文關懷,是好設計成立的前提。
直徑一米二的木頭是有點難得,尤其還有著四米的長度。但既然已經是木頭,讓其繼續生長在空間里,也算是對生命的另一種致敬。賓客伴著這大樹干兩兩相對,將自身融進風景去溫潤了空間,繼而形成能量場。
這個空間那循環的水景是一層一層遞進的,水是一疊一疊落下去的,水波套著水波晃著燈光和夜色,像停止了的時空又像無所住的心。茶色的有機玻璃和燈一起懸在桌子上方,映出那池那水,聊的久了一時恍惚,有些分不清上下。皮革和大理石借用銅去來搭接軟硬之間的關系,是種很和諧的組合。入口處繃著雙層紗的隔斷將人影配出了舊畫卷的觀感,超以象外,得其環中,面孔隱去,萬物興現。
「東西」兩處呼應中又各不相同,近庭院的兩處茶臺各有風格,情境的營造也是各有定義,但想表達并體現的是同一種人與境的共處藝術,一種在世間“順人而不失己”的心境,一種富足且有積極倡導意味的價值取向。體現在沖到恰好的茶中、服務人員特別訂制的香云紗衣角中、食材品質的把控中、藝術擺件的選取中……
從燕禮到雅聚或微醺,興盡人散,各自東西。
? 作品版權歸屬于原創作者,轉載發布于扮家家室內設計網;禁止商業使用;作品推薦及設計師合作請聯系 QQ:2192903689
這個設計蠻特別的,從名字和設計都比較別出心裁
大師就是大師
東 西,這個詞太有意境和內涵,作品的名字是軀殼,而作品的設計則賦予了這個特別的“東西”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