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乘建筑設計 | 天一新城示范區
項目的設計用地位于無錫市惠山區,在滬寧高速、錫澄高速和錫宜高速的交匯處。地塊位于天一新城內,南面臨近天一商娛體驗區,西面緊靠西漳地鐵站,北面擁有大片近水景觀公園,東面為住宅用地和惠山大道。天一新城作為無錫市的北大門,交通便捷,尤其是地鐵的開通直接串聯了無錫市中心老城區和天一新城區,實現了老城區與新城區的聯動發展。
此次場地處在河流的南面,河流形成的開放空間與場地建筑相鄰,建筑后期使用將打開與河流相鄰的底部空間,形成公共城市空間的一個節點,示范區后期將作為城市配套建筑功能來使用,城市空間節點是整個住宅區的門戶,也是城市空間網絡的節點。
示范區的設計往往會被所在城市的文化信仰左右,這種文化的重量會進而代表整個項目的設計基調。這種文化的“重”又必須適應現代化結構的“輕”的大邏輯,與之交融。背倚惠山,面臨太湖,山與湖的互動,形成了無錫自己獨有的藝術特性。故而無錫本身就是“重”與“輕”雙重互融互濟的性格。設計最終致力于表達如何處理“重”與“輕”這對矛盾,嘗試通過這對矛盾來物化出一種有趣的和諧,表達出錫城這種雙重性格。
廊為界,水為面,空間靈動在兩邊。從前庭起經水院而過,宛如人在水面輕浮,人與自然交織相融,寄人以心靈的平靜。簡潔的墻面和金屬格柵作為映襯,枯石立于水面中,水中矗立一顆大樹,給整個前庭帶來生氣。一棵樹,一塊石,一方水,浮光掠影,演繹四季輪回,歲月沉浮。一切都是那么輕巧。
在中庭邊上有個不起眼的坡屋頂建筑,作為整個示范區必不可少的配電設施,需將其隱隱的設計在其中,使其與周圍相融相濟。中庭設計的枯山水作為意境所在,因此配電房設計成簡約的坡屋頂建筑。使其猶如中庭背倚的“山”,寫意的穩重感隱匿其中,不失風度,不缺剛勁。中國山水畫講究“得勢為主”,“山得勢,雖縈纖高下,氣脈仍是貫穿”,建筑布局中有氣勢,不平淡,就要有輕重,高低。
門庭知禮序,建筑鑒人居,院落閱風雅。作為示范區的主入口,設計必須大氣,體量感十足,彰顯出整體的磅礴氣勢。主入口面向城市主干道天昌路,坐落在車來車往的顯著位置,入口布局序列莊嚴,內庭外院,現代手法全是空間的剛毅。碩大的挑檐配以深咖啡色的金屬鋁板,體現了入口的厚重氣勢,挑檐做了方形的鏤空處理,使整體又顯得似透非透,厚實而不笨重,光線透過鏤空的挑檐照射在地面上,斑駁的光影效果使整體氣氛活躍起來。
建筑橫向大致能分割成四塊,第一塊是前庭,包括入戶的大門和水景設計;第二塊是中庭和接待;第三塊是售樓大廳和水景設計;第四塊是樣板房展示。整個建筑也是圍合式院落的縮影,建筑期初的推敲也是利用了這一特點展開。古代造園手法講究背山面水的地理布局,示范區作為一個縮影也在圍合空間中做了推導。中庭枯山水的圍合是典型的全圍合式院落,砂石為水,建筑為山,建筑將其包圍,猶如重重疊疊的山脈,這種體量感也是“重”的體現。到了內庭院則是半圍合式空間,水景三面均有建筑圍合,將其包容,剛勁有力的金屬格柵屹立在水面上空,北面做了隔離的圍墻,隔地界而不隔風景,天昌路上的行人依舊可以透過圍墻看到秀麗的景色。建筑體塊圍合一廊一院,隨著時間的推移,光線的變化經由庭院空間漫渡到室內,人的活動又由室內延伸至庭院。在此,空間界面可被隱退,建筑與自然相互滲透。
“重”和“拙”外表下需蘊藏著“輕”和“巧”,這種狀態也是現代建筑結構和節點美學審美趨勢追求輕和簡約的必然。建筑整體體量的“重”感配以風格“輕”感,既是相對立的一面,又是相互交融的一面。山為重,氣勢磅礴,水為輕,生氣靈動。“重”與“輕”兩個矛盾的狀態,我們設計時尋求他們的平衡,厚重而穩健,輕巧而靜雅,只為達成一種微妙的和諧。
售樓大廳建筑兩層通高,建筑外部附以金屬格柵。“重量感”是堅硬巖石的視覺表象傳遞出“重”的一種心理暗示,這種重量感和力量感也正是我們建筑立面設計時精神內核所追求的。這種視覺風格的形成如同繪畫,需要酣暢的塊壘經營和筆力來達成。劉勰《文心雕龍·風骨》里提到“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指的是通過語言與結構所表現的剛健有力之美。所以設計里合適的骨法提煉和表達成為了關鍵。建筑外立面的金屬格柵猶如崛峨層疊的筆法繪制出的積巖磐石的斷面,里面包含了時間的亙古傳承和沉淀積累的剛硬品質。積硅步以致千里,層疊的格柵井然有序的排列,重的體量感和力量感因此而體現,惠山那層巒疊嶂的縮影也映射在建筑金屬格柵內。
穿過狹長的廊道,緩步踏入一方庭院,寥寥幾筆,“枯山水”的一砂一石道盡了侘寂美學中“無一物”的美,一棵枯樹更是點睛之筆,沒有喧鬧,寂靜如初,靜雅之極。簡潔的空間圍合,來襯托禪思主題,沒有奢華的裝飾,沒有華麗的細節,陽光透過霧氣,時間擱淺于此地,洗凈凡塵俗世,回歸生活本真。簡介素雅的石材圍墻退為背景,庭院的靜謐、拙樸、雅致,遠遠映于盈盈枯山水,一顆心也沉寂下來。
建筑整體以簡潔米黃色石材為主,形體親切近人,造型力求多變而不夸張,裝飾華繁為簡,細節精致而不簡單,整體以質樸的材料與柔和的色彩表現清雅的格調。“輕”不只是體量上的輕,也是藝術效果中所體現的靜雅,潔凈,柔和。建筑細節之處總能帶給人更多驚喜,“輕”亦是精致。為了打造一個雋秀而不失大氣、簡約而不簡單的精品售樓處,示范區設計著力于細部刻畫,歷經數次立面優化和細節推敲。在石材幕墻和地面的交接出,金屬條的收邊顯得格外精致。燈帶暗藏金屬收邊后方的凹槽,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原本厚重的墻面也能熠熠生輝。利落的深咖啡色金屬型材,不僅作為輕巧簡潔的玻璃材質的對比襯托和裁剪收邊,還內嵌在每一個材料交接、門窗洞口、線腳收束的位置。結合精湛的現代工藝,推敲每個型材斷面的細分尺度,細究每一毫厘的材質的切口比例,力求每個轉折交接部位的精致,使示范區的品質和尊貴得到最大化的呈現。
見一石,得崇巒山峰;見一水,得遼闊湖面。將古園林造園手法融入空間,打造一幅幅連貫的山水畫卷。建筑布局中山和石是重的、實的,靜的,水和云是輕的,虛的,動的,山與水相融,使山有奔走的氣勢,水有蔓延流動的神態,則水之輕更能襯托山的凝重,堅硬,山之重更能映射出水的輕巧,靜雅。設計本身也經歷了由“重”到“輕”的心路歷程,最后刪繁就簡表達的建筑精神為“重”和“輕”這一對矛盾而有趣的對立也是必然。“重”與“輕”的對比是建筑的對比,相融,也是無錫文化的傳承表現。
這個新城示范區你覺得有沒有充滿文化氣息呢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