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慧劍社區中心——鉆采廠影劇院改造
項目地點:四川省什邡市慧劍社區
建筑面積:3170 m2
設計單位: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原作設計工作室
項目建筑師:章明、張姿、章昊、丁闊、丁純、王緒峰、林佳一、王緒男、張林琦、孫佩佩
駐場建筑師:章昊
結構顧問:張準
結構機電: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成都分公司
加固方式:人工挖空灌注樁+鋼結構托換
使用材料:鋼結構、混凝土、復合強化木地板、聚碳酸酯板、鋁鎂錳板、立邦涂料
設計周期:04/2017-07/2017
建設周期:07/2017-11/2017
攝影師:章勇
故鄉的守望者
對于許多離開故土的人們來說,故鄉已經成為一個回不去的空泛的概念,夢想改造家節目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還原故鄉的真實,還原一個有質感、有溫度、有記憶的故鄉。四川什邡回瀾鎮的這個電影院,就是一座精神意義上的燈塔,雖然歷經歲月洗禮,但始終在風雨中屹立不倒,散發著溫暖的燈光,等你回家。
▼保留的外墻與新增的天空圖書館
當我們打著手電筒進到5.12地震后已塵封9年的影劇院中,一束光從屋頂上灑下來,透過揚塵的縫隙和纏結的蛛網落在一排排的座椅上,整個場景是一種很蒼涼的感覺;我們想做的是在一個近乎廢墟一樣的容器里,注入一些新的、激發性的活力元素,使之重新煥發新的生命力。為了保持影劇院墻體的原有肌理和記憶留存,改造方案將屋頂與磚墻體分離。沿建筑橫縱墻選取關鍵的支撐點,在墻體內外向下開挖6米左右到持力層后,灌注混凝土形成“人工挖孔灌注樁”,并在兩端搭接工字型鋼橋,橋上立鋼柱承托原有的屋架的重量,原來的承重墻體就轉換成了維護系統,從而把一個不滿足抗震要求的建筑變成了符合當下建筑抗震規范要求的建筑。
▼改造前現狀圖
▼社區活動中心正面入口
在社區中心的正面入口,打造了五個貫通的楔形鋼筒,作為慧劍社區以及曾經的鉆采廠的歷史展示空間;在原本的十五個方形窗洞外加裝了十五面彩色像素墻,作為社區宣傳公告發布的新窗口。
▼社區活動中心南向入口
在觀眾廳內部集中布置了新加建的體量,16根鋼柱的結構基礎脫離原有墻體4m以上,形成4組桶形核體;各層外挑平臺呈退臺方式錯落布置,主要功能以社區活動室、書畫攝影展廳、多功能排練廳、天空圖書館為主,并形成多個層次的樓座區域,通過虛透界面的折疊門實現封閉室內空間和開敞觀演空間的切換。
▼室內加建示意
▼舞臺處回望
▼室內中庭空間
原14m*7.5m的舞臺臺口被完整保留了下來,并在后部山墻位置新增了一座10m直徑6m高的圓形旋轉開閉舞臺,可以滿足排練、演出、放電影等多種活動,通過開閉舞臺的變化,形成室內舞臺表演、室外市集戲臺、室內外連通表演空間等多種靈活使用方式。
▼圓形旋轉開閉舞臺
▼1層懷舊電影吧
原有的舞臺空間被重新定義,圓形的旋轉舞臺在使用時,主舞臺就變成了觀眾席,此處的觀眾就成為了后部各個層面其他觀眾眼中的演員。觀眾可以從多層面觀賞舞臺,外面的廣場可以擺龍門陣、喝茶、看演出,整個空間內外一體、融通開放。
▼2層外挑平臺
▼融通活動空間
改造前的頂端中跨是通風百葉窗,通過置換成玻璃天窗,拉通了一條貫穿觀眾廳上部的采光帶,讓光線導入整個建筑從原本封閉黑暗的狀態,變成了一種開敞明亮的狀態。拆除上部舊木反聲板后,保留鋼桁架之間的頂層空間就暴露了出來;我們在鋼桁架之間依就雙坡屋頂下方高聳空間形成建筑內通風采光效果最好的社區圖書館,并在朝向南面田野的中跨區域突出屋面形成一間可以休息、閱讀、靜思的玻璃觀景臺。
▼3層天空圖書館
我們將這個制高點稱為“天空之城”,希望它可以成為一個標志點,晚上燈光亮起時,整個社區人來人往,這是社區的“智慧之光”,成為吸引人們來參與讀書,參與活動的一個“精神燈塔”,讓人們重新回到夢想的家園。
▼夜間的天空之城
▼北立面夜景
▼空間結構示意圖
▼場地平面圖
▼1層平面圖
▼1層夾層平面圖
▼2層平面圖
▼3層平面圖
▼4層平面圖
▼剖面圖1-1
▼剖面圖2-2
更多劇院案例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