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是裝修行業越來越難的底層邏輯!
人氣3,267
評論0
推薦0
2020-09-30 18:44
你愿意讓你的孩子畢業后進入家裝行業么?
這個問題分別調研了家裝公司老板、設計師、材料商、工人得到的答案都是:“不愿意!”。
這說明這個行業真的病了!而且不可自愈!本文將從三個維度分析現在家裝行業為什么需要一場革命
一、當下裝修市場矛盾解析
- 產業工人無法形成
- 產業工人是一個行業的基石,所有好的服務和產品要想最終呈現在消費者的面前需要最底層的產業化工人。產業化工人需要具備專業的工作能力、專業的方法論作為支撐、還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很可惜,目前家裝工人的能力是參差不齊的,也沒有專門的培養機制和公認衡量標準。國內高等學府也未建立專業的學科,在理論層面提供指導,完全靠工人自己的經驗摸索,這就造成了怎么做都對,怎么做好像都錯。同時,好的技術、好的想法很難擴散更不要說被市場認可,并且得到正向反饋。最終指向的就是干好、干不好,和收入不掛鉤,偷工減料反而獲得額外收益,每天都要和良知作斗爭,正確的價值觀沒有土壤。
- 管理混亂
- 要想把一個項目管理好,需要具備自上而下的一套樹狀管理體系,同時管理者要有三大武器,“權”、“責”、“利”。現有的裝修體系卻是平行體系,需要同時對幾個甚至幾十個對象產生商業關系,這樣的超級管理能力實非常人所能具備。另外,項目負責人的三大法寶很難同時具備,有時甚至一樣都不具備,如何能夠指望沒有武器的管理者把裝修這樣一個復雜的工程管理好呢?
- 生產力得不到釋放
- 家裝行業困境的其中一條根源在于生產力得不到釋放。生產力要想得到釋放,一是先進的生產工具得到運用,二是先進的生產關系取代落后的生產關系。很遺憾,在家裝行業先進的生產工具根本進不來。家裝工程是分散的、極端低頻的,先進的工具無法發揮出效率優勢,使用者無法從中獲益,進而也就沒有動力去采購先進的工具。舊有生產關系匹配的是落后的生產力,當生產力得不到釋放,生產關系很難有所變化。
- 能效極端低下
- 裝修工程環節多,分工不合理,能效自然低下。由于沒有統一的流程規劃,中間出現大量的重復工作和浪費。一幢房子要重復量尺5到10次,工程無序規劃出現返工、重做的概率幾率極大,這些都應該可以避免的,但是光靠現有機制卻很難實現。做木門的不相信設計師量的尺寸,做窗簾的不相信全屋定制的尺寸諸如此類,沒有統一規劃就沒有統一的責任歸屬,重復工作就成了當下的必然結果。有些工序錯可以修,有些工序錯了只能砸掉重新做,這些都造成了極大的浪費,浪費的錢誰都沒有得到。
- “價值行業”蛻變成了“價格行業”
- 正常的市場規律是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浮動,在裝修行業卻沒有看到這樣的正常關聯,沒有一個企業、一個行業采用持續采用惡性底價或者不穩定的虛高價格策略能夠把市場、產品服務做好,這不符合商業規則屬于畸形發展。
- 綜上所述:依靠目前裝修行業的市場機制無法良性運轉,即使有個人或者小單位想要作出改良最后也會被淹掉。前日種“惡因”,今日得“惡果”。裝修行業目前爆發出來的種種問題是根子上的問題是架構的問題!
二、劣幣驅逐良幣
- 上升通道鎖死
- 還記得在本文開始的那一份調查問卷嗎?什么樣情況會讓父輩不希望后輩進入自己已經打下基礎的行業?無非是父輩判斷這里已經沒有發展空間,已經沒有了希望。
- 如果說普通工人是因為工作辛苦、臟、累還情有可原,那么設計師呢?照理設計師應該是一份光鮮的職業,工作體面、收入不菲,現實情況卻并非如此。設計師工作復雜、強度高,熬夜加班是常態,收不到設計費,還要兼職做銷售,活著已經不易何談進步通道?
- 從繪圖員-初級設計師-高級設計師之間看似有升級通道,其實步步都像渡劫,沒有明確的進階指標,學習路徑,也沒有權威的認證機構去衡量,企業主衡量設計師的能力是以簽單率,這樣的銷售性指標,真是莫大諷刺和悲哀。
- 設計師都如此,普通的裝修工人就更難了,處于社會底層,沒有尊嚴。本身文化層次就不高,自主學習能力差,外部也沒有機構去幫助提升,這是是一群看不到明天的人。
- 再看看裝修公司老板。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裝修總量在減少,裝修公司數量卻沒有減少,同行之間陷入黑森林法則,惡性底價競爭,滿腦子都是營銷套路,營銷一停公司就關門,每天都在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苦不堪言!
- 分配方式不合理
- 因為家裝是低頻、分散、高價、流程繁瑣的商業項目,這就造成了成本居高不下的現狀。如此高額的價格卻并不能滿足參與者的合理分配,究其原因在于價值很難量化為價格。
- 行業深陷霍布森選擇效應
- 目前裝修行業的從業者在思維上進行“主觀封閉”,看不到客觀市場、90后業主需求的開放性。這種封閉性又必然帶來“趨同性”,人不喜歡“動腦子”是天性,一旦習慣了,人的思維活動總是朝著單向選擇性進行,不去尋找新的視角,開辟其他可能存在的認識途徑。
- 主要表現特征為:
- 既得利益方占領信息制高點
- 既得利益方為了占據主導地位加工信息,使之對己有利,完全不顧長遠利益。
案例:
- 裝修工人:我不會做,這樣做會有問題,無論你說的多好,不按我說的我就是不做。
- 垃圾材料:因為有銷售渠道,輕松進入行業,而好的材料需要自建銷售渠道成本高昂。贏得市場的不再是靠品質、性價比而是誰先誰入場、誰的價格低更低。
好的進不來差的無法代謝,做出價值得不到市場認可,行業陷入死循環,最終結果就是新鮮的血液進不來,有良心有能力的人才紛紛逃離。行內人不愿意讓自己下一輩進入裝修行業也就不那么難理解了。
三、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供求不匹配
家裝行業真的是產能過剩么?其實并不是。消費者需要面包(可量化的優質商品),行業瘋狂的生產是窩窩頭(低質量的產品和沒有標準服務)。90后的生活方式、購買習慣互聯網化非常明顯,付錢購買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現有的裝修市場體系很難匹配這樣的新消費形式。一邊是,消費者花錢買不到想要的一等品,一遍是現有體系生成者提供不了優質的服務和商品,卻在瘋狂生產“二等品”,這才是當今裝修市場糜爛的底層邏輯。靠著“套路”、“底價競爭”、“以次充好”、“捆綁銷售”這些歪門邪道持續消耗買法的信任,最終會把自己埋葬掉。
三個維度剖析了家裝行業得了一個結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根子和體系出問題了,就只能重新建立新的秩序!
是危機也是契機—一個全新超級平臺
重復舊路走不到新未來,需要一個全新的超級平臺。
- 平臺使命:提供合理分配模式,提供開放、包容、透明的家裝環境
- 平臺定位:構建平衡的家裝標準體系,連接家裝各個群體
- 平臺價值觀:讓裝修變得簡單,回歸工匠精神
- 平臺商業模式:面向業主的垂直服務平臺,提升行業效能,以平臺價值換取社會財富
具體實施要素:
- 平臺運營體系:提供監管、評價、認證、管理體系
- 產業工人共享平臺:平臺進行培訓、考核、認證產業工人,共享全行業
- 行業工藝庫共享平臺:吸收、整合行業優質工藝,提供專利保護,共享全行業
- 裝修生命周期信息平臺:裝修過程信息記錄,參與者共享,責任明確到人
- 核心樞紐系統:地方線下服務點、行業物流系統
重構新的商業模式
- 業主花錢購買標準化產品和服務,通過組合標準化的產品滿足個性化需求,
- 工人專注干好活。
- 設計師專注于設計,去銷售屬性 回歸角色本質。
- 管理者專注用高品質服務贏得客戶
一個面向業主的垂直服務平臺,專業化、模塊化、標準化、高度透明正向發展。
這樣的平臺如何建設?
擁有豐富的施工工藝儲備、具備地方落地的設計和施工資源,是建設該平臺的最佳先決條件。這會是屬于全行業,全人類的一次新繁榮!
贊
0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