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斷矗立鋼鐵叢林是否遺忘了飛檐瓦礫的蒼勁還有粉墻黛瓦下的詩意人間
這一場東方生活美學的回歸上有歷史文化自信可依下有未來美好生活可期實現真正的大隱隱于市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陳丹清在《局部》里說:
“八十年代我和木心也經常在這兒(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徘徊。有一次他忽然臉上很驕傲的樣子,抬頭來對我說:中國的器物,中國的雕塑,之成熟之高雅,一上來就獨步世界。”
這不僅因為中國藝術、古典藝術在美學領域獨樹一幟,更因為東方美,蘊含了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傳承與自信。設計語言以穿越而來的古建筑引申,于南寧在地鼓文化和匠心雕刻中表現出獨特的東方韻味。
壹
-
山水開局
在文化自信中感受穿越
一如世人對于《千里江山圖》的震撼,建發央著的出現亦同眾雅士一見如故。
歷史文化與藝術是需要銘記的。步入前廳,可見一藝術裝置造景入室,這是空間的妙筆所在。整個空間形式簡潔純粹且貼近自然,以水墨丹青色為主,融合了原木的溫暖,玻璃幕墻將自然光納入,力量美與流動的氣韻在室內交融,虛實相生,時間仿佛被放慢。
金屬與木作的新舊結合
碰撞出一處室內景觀小品
來自于民族文化的自信
青銅鼓是中國古代南方和西南少數民族象征財富和權力的重器,可作典禮樂器、戰爭軍鼓等。此青銅鼓鼓面及周身所飾五銖錢紋,表達人們祈求富貴的美好愿望,說明當時西南各族和漢族在經濟交往、文化融合上的密切關系。
來源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
花紋圖樣
圖片來源于網絡
設計師作為文化輸出者,將廣西壯族在地鼓文化容納于空間內核,映射人們在今時今地的生活方式和藝術追求,亦是對“文化自信”的思索。
元禾大千用現代技術和雕刻手法讓“五銖錢紋青銅鼓“穿越在空間中,重現經典與在地文化。
貳
-
移步換景
咫尺之內遇漏景
開窗莫妙于借景
透過雕刻出的空花墻
將無邊風月借來
隨著四季更迭
景致隨之變化
一步一景、步移景異
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東方美學
松柏喚起東方語匯中的人文意識,李白曾感嘆:“清泉映疏松,知幾千古?”古來文人愛松樹,是時間流逝的見證,堅定可靠。
叁
-
新舊融合
再造空間對稱之韻
古老的木雕藝術與新生建筑相融合,感受傳統人居的無限魅力。400年的木雕建筑穿越而來,作為滄桑的見證,其經歷歲月而愈發溫醇穩重的形制與材質,恰如傳統東方文明歷久彌新的骨架,每一個角落都呈現出古樸渾厚的姿態,帶來震撼的視覺沖擊力。
空間布局上下對稱,陳設左右呼應,儼然是承托中國式審美“強迫癥”,沿用至如今的設計之中,震撼依舊。
建筑內結構的起承轉合營造出獨特的節奏美感,家具凝聚東方神韻、詩意的詮釋以及精雕細刻的追求,其溫潤的材質、面料的色彩與室外景觀交融,共同編織可以觸摸的時光記憶。
每一處的花藝裝置都象征著生命力,與百年雕刻營造枯木逢春的氛圍,在新舊交際中沉淀發芽生長,戲劇化地生成空間視覺焦點。設計師將賞花、觀畫、烹茶和寫詩伏線于細節中,不經意用空間來設計、來引導風雅生活的當代回歸。
平面布置圖
平面布置圖
項目全名:建發央著銷售中心
項目地址:廣西南寧
軟裝設計:元禾大千
硬裝設計:深圳盤石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時間:2020.09
完工時間:2020.12
空間面積:331㎡
甲方單位:建發房產華南區域南寧城市公司
特別支持:桂強
攝影團隊:言隅建筑空間攝影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