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地鐵1號線作為青島地鐵規劃中最長的一條線,連接城陽區、老城區與西海岸新區,屬于國內少見的超長線路。 作為一座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動脈,在高效完成交通功能使命的同時,也是市民共同的客廳,是展示城市精神、青島文化氣質的平臺,更是一座現代城市文明進程的重要標志。 在1號線的設計工作中,設計創意團隊廣州集美組將車站室內空間設計、公共藝術、導向標識、服務設施、商業廣告、管線綜合等專業高度統籌,并從近現代文人墨客描述青島印象的文學作品汲取靈感,研究1號線串聯青島百年城市化、工業化發展之路的特點,成功落實了國內首次提出的“地鐵車站空間一體化設計”的指導理念,大大提高了地鐵空間和運營服務的品質。
在設計過程中,主張強化1號線的整體色彩印象,對空間諸多設計要素進行整合與重塑,大膽運用斑斕的色彩、詩性的表達和抽象藝術手法,將百年青島的建筑、工業發展的記憶、城市的四季、海浪礁石、花卉等元素進行抽象化呈現。運用琉璃馬賽克、陶瓷拼切、金屬釉板拼合等工藝,謳歌美麗的青島,將斑斕青島的主題再次升華和演繹,將色彩和空間的設計融合、提升到更高的藝術水平,營造出更為輕松愉悅、抒情浪漫的藝術化車站空間,讓乘客享受到公共藝術作為市民的文化福利。
1號線獨特空間語匯系統的構建和模塊化專屬系統設計理念進行了強化,重點站、標準站層級分明,從密集的功能設施與諸多專業中歸納梳理出脈絡清晰、相互拱衛的設計語言系統,使其統一在1號線獨有的語言體系中。
如匠心營造出繽紛多彩立面墻體、立柱、全開敞的天花、藝術燈具、內置燈光的扶手、扁平化的欄桿、有未來感的服務中心、模塊化的座椅等,均通過統籌設計、色彩遴選搭配、材質工藝對比、燈光藝術設計等。這是一個個藝術化演繹的過程,處處承載著公共藝術所擔當的人文精神、都市美學與情感,形成1號線的鮮明特點。
燈光照明和燈具設計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貫徹“見光不見燈”的設計理念。1號線最大化減少車站天花直射光源和地面反射光斑帶給乘客的不適感,使LED燈光經定制藝術燈具折射,均勻柔和地灑落在車站空間,營造出更為整體、舒適、浪漫的光環境。
導向標識系統的設計遵循青島地鐵導向標識相關規范為前提,提出了在車站通道上方晶瑩亮起的藝術化標識設計,引導乘客快速高效進出站,提升了車站視覺品味。與此同時,還增設了電子信息屏、觸摸屏等新媒體,提高了信息承載量,方便乘客搜尋更多的資訊。
正陽中路站/
《傲然》尺寸:長 36000mm,高 3050mm,材質工藝:熱熔玻璃、馬賽克
藝術品以青島百合為創作元素,提取其橙黃花色和淡紫斑點等特征,用靈動飄逸的抽象手法,以熱熔玻璃色料工藝,經手工鑲嵌拼貼出豐富動感的畫面。
畫面構圖以散點反透視平面展開,以適應公共交通空間中乘客在快速行進中瀏覽的條件限制,力圖吸引觀者多方向的視覺切入,達到觀其勢可百步之遙,品其細節可觸于指掌。
車站空間營造了嶗山的青島百合在城市中傲然綻放的意境,滿目橙黃,猶如永恒與淡泊相擁,整個站廳溫暖明亮,折射出青島活力明朗的城市印象。天花造型燈具也采用了花瓣的抽象處理手法,體現出了青島植物豐富、花卉叢生的風貌。
流亭站/
《琉莛》尺寸:長 35650mm,高 3050mm材質工藝:熱熔玻璃馬賽克
玻璃藝術鑲嵌品清亮溫婉,活躍的小色塊似在排山倒海般的藍色潮水中跳動,色塊與結構大中見小,無垠中見精微。畫面以藍綠為主基調,輔以紫灰和暖白穿插點綴,反復提煉演繹熱熔塊料的色澤變化、穿透,產生無限的魅力蔓延在整個站廳。藍色的冷靜和線條的奔放則形成鮮明的對比,人們從機場走進地鐵,像似走進藝術空間。
站廳內以藍色為主色調,象征著藍天和未來感。再加上藝術品和天花的漫反射燈具完美融合,展現了青島這座現代化城市的獨特氣質,給乘客直觀而深刻的印象,體現出濱海城市的繁榮和活力。
仙家寨站(汽車北站)/
《明月》尺寸:長 44550mm,高3050mm,材質工藝:高溫淺刻釉變陶瓷、拼切工藝
陶瓷藝術品《明月》以城市縮影為創作元素,提取了建筑天際線中高低起伏的層次特征,用幾何形切割拼接手法整合畫面構圖,工藝上借鑒宋瓷影青刻花技藝,在瓷坯上雕刻肌理后施釉,經高溫窯變豐富畫面層次,讓乘客能遠觀其勢于百米之外,細品肌理紋路于毫寸之間。
車站空間以輕松、抽象的藝術手法,借城市與海風,徐徐地展開夜晚青島城市的景象,在展廳內,乘客仿佛可以看到青島夜幕降臨時迷人的城市和海。
湛藍的夜空中,一輪滿月把清亮的明輝投到暗藍色的海波上,層層裊裊,迎面而來,是青島另一種獨有的城市風貌,又似一曲婉如流水的現代輕音樂。
興國路站/
《紫嵐》尺寸:滿鋪站廳空間墻面86150mm*3050mm101400mm*3050mm材質工藝:熱熔玻璃馬賽克、異形彩色烤瓷鋁板
《紫嵐》以紫蘭色為主要色調,玻璃熔塊料分塊鋪開,再用紫灰、藍灰等塊料逐層疊加,極大地豐富了畫面。創作靈感源自從丁香花等自然形態中的漸漸剝離,形成獨特的藝術姿態,以聚散變化的構成充滿了整個站廳。
浪漫的紫色給乘客沉浸式的空間體驗,站廳的柱身、墻身的紫色與主墻面的玻璃鑲嵌壁畫相互烘托。天花的漫光反射,見光不見燈,漫步在站廳空間內,就像走在這迷人的丁香小道上,沉浸在溫馨柔和的自然氛圍之中。
南嶺站/
南嶺站延續了淺紫色的空間色調,標準站的墻面對比重點站相對簡化和易于施工,用了長直線條做墻面設計,充分體現了1號線空間線條簡約明快,色彩斑斕的藝術特點。明挖標準站中統一采用魚骨造型的漫反射燈具,較之重點站的燈具更加簡約和易于施工及維修,站廳站臺呈現出整體統一且具細節的空間效果。
鳳崗路站/
鳳崗路站將站廳空間統一成藍綠簡約的設計風格,站廳站臺色調整體且具有豐富性。以青島特有的磚石圍墻為靈感作為墻面的設計,結合海浪的碧藍色,在墻面上端部分做局部造型凸出的點綴式設計處理,使空間不單調卻又充滿統一性的同時,也不會影響乘客快速通行。
永年路站/
本站延續明挖標準站簡約的特點,采用了灰粉色和灰紫色的方形色塊做墻面設計,點綴小三角的裝飾,使墻面和整個站廳空間統一且不單調。站廳燈具設計結合墻面色塊的造型設計,使整個站廳空間明亮溫馨大氣,站臺空間統一協調。
滄安路站/
滄安路站是為暗挖標準車站,順應了標準站簡約、經濟、易施工的特點。幾何造型燈以山東風箏為原型,利用漫反射原理,將光線反射至燈具上部的反射板,增大站廳光源的明快,并與黃色、灰色交錯相映,使空間呈現高級明快的色調。
小寨子站/
小寨子站以青島的藍色為主色調,用長方形的鋁板做出層次豐富的藍色墻面,不同明度的藍色色塊鋁板交相使用,配以局部的暖色、重色點綴空間,使整個站廳空間呈現整體統一而又豐富的設計效果。空間整體簡約時尚,符合青島現代化海邊城市的特點。
項目地點山東省青島市/設計規模全線41個站點/設計單位集美組機構/設計創意團隊林學明、曹露瑤、李思露 /設計助理陳俊杰、陳佳欣、白昕、姜佳藍、劉宏志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