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四川瀘州地震的新聞,
真的是為當地的人捏一把汗
希望他們都能平安無事,
受傷的家人早日康復團圓
過個團團圓圓的中秋節
說到防震,我們還真的要跟日本學習
日本是一個多地震多火山頻發的國家
甚至近幾年臺風、洪水也逐漸增多
卻被公認為是世界抗震強國
在強震中雖然損失慘重
但很多高層建筑物仍頑強的“屹立不倒
各種接踵而來的自然災害,
不斷刺激著日本人民的敏銳神經。
為了在晃悠悠的島國土地上,
讓房子最大限度為民眾提供庇護,
日本政府絞盡了腦汁。
在房屋的抗震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
在日本,建筑物的抗震標準已經提高為,
經得起6至7級地震搖晃而不會倒塌。
尤其是商務樓,要求能夠8級地震不倒,
使用期限超過100年!
所以我們經常發現,
當日本發生地震后,就算房屋倒塌,
通常仍會保留主體框架。
目前日本的建筑,
在抗震方面基本上分為3類。
一是耐震結構、二是制震結構、
三是免震結構。
所謂的耐震構造,
其最主要的原理就是
提高柱子和墻壁的強度和韌度,
建筑物總體經得住震動,
目前日本大多采用這種結構。
耐震屬于最普通級別,主要用在低層建筑中。
制震則是讓建筑物在地震晃動中,
集中在一個地方造成損害,
但其他地方不會發生損毀。
其中一種做法是在建筑物中放置各種球體,
讓其吸收地震能量,
確保建筑其他地方不會發生問題。
采取抗震措施的房屋,
不同于普通房子,
其造房材料也有講究。
像是在歐洲、中國經常被當作
主要建筑材料的磚瓦,
現在在日本建筑上幾乎已經找不到蹤影。
因為,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
證實了磚混構房屋抗震性太差。
▲ 云南魯甸地震中垮塌的夯土民居
從那以后開始,磚混結構建筑在日本幾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輔以輕型墻面材料的鋼筋混凝土結構。
這種結構的建筑既安全抗震,又節省能源。
輕鋼結構
日本建筑多數采取剛性結構,這樣搖動大大降低。
例如,7級以上的大地震發生時,柔性結構的建筑一般要搖動1米左右,而剛性結構建筑只搖動30厘米。
木結構
為了提高傳統木結構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體設計——地震發生時,房屋整體翻滾,不至于損毀。
專業技術人員還會定期對民房進行抗震加固等級評定,政府會酌情給予居民適當的補貼鼓勵。
橡膠結構
日本建筑師普遍還使用橡膠,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日本東京有一座免震結構公寓,盡管高達93米,但其外圍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強度16積層橡膠,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膠系統的積層橡膠。
這樣在烈度為6的地震發生時,就可將建筑物的受力減少至1/2。
住房實例解析
來看一下住房實例解析:這是一棟外觀看上去是現代感十足的住宅。
▲ 主體結構
▲ 現場圖
▲ 混凝土基礎之上再做保溫處理,藍色材料為EPS。
▲ 基礎與承重骨架的原理
▲黑絲橡膠能抗震緩沖,保護木材不受潮
▲ 內部銜接示意圖
▲ 實際銜接施工圖
以上這種木結構房屋,全部采用榫卯工法,且不同的銜接部位有著不同的榫卯結構。
房屋整體有十種不同的榫卯銜接方式,這不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對制作技術工藝有很高的要求,但一切都是為了抗震、為了安全。
用泡沫塑料建造抗震房屋
泡沫聚苯乙烯作為一種材料越來越受歡迎,因為用它建造的房子有著高抗震性、廉價、快速和保溫隔熱等優點。
日本圓頂房屋公司已經在日本銷售泡沫塑料房子15年了,但去年日本對輕型房屋的需求才開始飆升。
2016年4月,日本的熊本地區遭受7.0級地震,造成49人死亡,3000人受傷。超過44000人被疏散,房子倒塌或著火。
但是有一個村莊卻沒有遭到太大的損害,這里的房子是由480棟密集圓頂房屋組成。
超輕量級的泡沫塑料碎片粘合在一起建造而成的圓頂房子重量只有80公斤,加上其形狀和不需要梁柱的特點,所以具備很強的抗地震性。
這樣的房子只需要三個人花一周即可建造完成,價格在700萬日元(約43萬元人民幣)到800萬日元(約49萬元人民幣)之間。
因為材料是泡沫塑料,所以房子不會腐爛或者生銹,也不用擔心白蟻的侵擾。
近些年日本房屋建筑中使用到的新型材料,比如樹脂、加氣混凝土、碳纖維…
它們的共同特征是質量輕、強度高即便倒塌墜落,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而且安裝方便,蓋房子跟搭積木一樣輕松。
日本法律在建筑物抗震等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日本《建筑基準法》規定,新建筑必須達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數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損的抗震強度。
在日本,一個建筑工程要獲得開工許可,必須提交建筑抗震報告書。
普通的一座八九層公寓樓,其抗震報告書動輒厚達兩三百頁。建筑抗震報告書經過相關部門確認無誤后,建筑才能開工。
正是對施工的嚴格要求和建筑技術的不斷提升,才能在大自然災害來臨之后,不會因為倒塌的建筑物所困住,對人們造成二次傷害。
即小見大,日式建筑上的防災小心機,還可以在這些細節上觀察到。
消 防 設 備
日本的住宅建筑一般不是很高,在建筑物的樓梯口都會設置消火栓,各層的公共空間都有報警器,房子里也安裝有火災和煤氣自動感應器。
物業公司每年都會對這些消防設施進行一次檢查,消防部門還會每隔幾年組織居民進行一次消防演習和知識教育。
陽臺戶與戶之間的隔墻
別墅以外的高層集中住宅樓,每層樓戶與戶之間的陽臺用金屬板分隔,材料易拆除,并禁止在分隔處堆東西。
遇到火災等緊急時刻,可形成一條逃生通道,將隔板破壞,到鄰居家避難。在緊急關頭可以根據火源的方向選擇避難的路線。
陽臺的避難井
公寓等住宅樓,在每戶家庭陽臺地面的同一位置開個洞,放一口井蓋,安裝“避難井”。
打開井蓋后可以通過內置的折疊梯或安裝在墻上的梯子爬到下一層住戶的陽臺,以此類推,到達地面安全區域進行避難。
室外疏散樓梯
大多數建筑尤其是公寓建筑普遍設有一個室外疏散樓梯,采光好、煙氣排放能力強、設備投入和管理成本低,人員疏散安全度高。
消防隊進入口標志
室外疏散樓梯玻璃門上貼有供消防員破拆進入的紅色三角形明顯標志。
高層建筑的部分窗戶上同樣也有此標志,叫做滅火救援窗,貼有這些標志的窗戶是可以活動的,窗口的玻璃易于破碎,利于消防員開展救援工作。
外墻裹銅
木構建筑的家庭會專門定制全銅的窗戶來杜絕火星的飄入,條件較好的家庭甚至會把整面外墻用全銅來覆蓋,以徹底杜絕火患。
整體衛浴
整體衛浴多使用纖維強化板,整體成形,專利防水反沿和流水坡度設計,無滲漏隱患;結構牢固可靠與建筑的構架分開獨立,實現良好的負重支撐。
材料防火性強,可應用于航天器材;為住戶遇到地震、火災、水災等災難時,提供避難場所。
室內透明管道
室內硬裝時,所有的彎頭、雙通、三通管,都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質。
一旦發現管道堵塞,能快速看出問題所在,管道鋪設完后,作架空防水樓板預留檢修口,方便檢修,避免管道堵塞或爆裂造成的積水或大面積漏水。
逃生路線
每棟建筑內部都有逃生路線圖,建筑內部人員都要對逃生路線了如指掌,確保最短時間安全逃離疏散。
每個街區都成立町內會,并由住戶輪流擔任班長,新當選的住戶都會在家門口掛上班長的木牌,在災害發生時,結合逃生路線及最近的避難場所,組織大家進行迅速轉移。
自然災害往往無法準確預知,
但人性化設計和防災設施及補救措施,
能給人們提供一道安全堅固的屏障。
優化建筑內部的小細節,
損失也能減少到最小化。
(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