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海·荔府|建筑與自然的融合
隱逸自然,既是理想,更是永恒
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廣州中海·荔府位于廣州增城荔枝文化公園邊上,緊鄰600畝綠色森林,郁郁蔥蔥。項目希望打造隱匿于綠色叢林中的世外桃源,透過寂靜水庭、環繞廊道、采光天井、開放立面、自然景觀等立體元素,營造沉浸式的自然體驗。
水為心境,靜中生趣
本案建筑為五棟塔樓,一層為庭院景觀及連接的戶外露天泳池,中間為大型的開口采光天井,巧妙地將自然光線與地面景觀引入到負一層的會所空間,透過中央水景的波光反射,創造出奇妙的空間戲劇性。
建筑由功能與形式構成,兩者完美融合,才能創造出扣人心扉的唯美意境。地處廣州增城荔枝文化公園邊上的廣州中海·荔府,有‘空之靈’的自然環境,純樸而純凈。靈感源自中國園林的思巧哲學,設計師希望通過中央水景所營造出來的迂回曲折,創造自然生趣的漫步連廊,呈現出寂靜水庭的平靜氣息。賦予一種由冷靜、自然、謙遜而發自內心智慧所達到的優雅狀態。
可行可望,可居可游
建筑大師路易斯·康將世界視為由靈魂世界與物性世界所構成,他強調創造要效法自然,在自然的物性中體會造器之道,方能有所突破,開拓新世界。
水,代表著潔凈,可以讓心靈清凈自然。平靜光滑的水面有一種目不可及的深度,如一面鏡子,容納著萬境,又如一個神秘的虛空,自然深邃。整個建筑設計圍繞中央的寂靜水庭而展開,設計師通過水景表達建筑本體的輕盈與融合,層層遞進的自然景觀與水景的相融相生,描繪嶺南獨有的生活真趣,刻畫細膩,有若自然,有種超越理性的藝術虛構。
建筑,像音樂一樣,是一門時間的藝術。
建筑空間的構成主要有封閉與開放兩種自然形式,開放的空間,其包含著的空間能聯系無限的空間,創造與自然的連接,不斷延續建筑的情緒。而東方的設計又較為感性,常常通過意境來抒發理想,表達方式較為委婉,偏向于山水間、隱約間朦朧之美。
迎賓大廳的對景設計將中國古典詩歌里的朦朧之美發揮得淋漓盡致,透過開闊的落地窗,窗外的水景、樹、云、光,成為室內最為靈動的設計元素,給人一種“花影移墻,峰巒當窗,宛然若畫,靜中生趣。”的自然意境。
迎賓大廳的設計,設計師希望自然與人造物間過渡可以更順暢,將自然元素轉化為室內的表達介質,采用大量的木質元素作為空間主要材質,順應建筑的落差,用斜屋頂的設計手法創造空間的起伏變化與靈動。
關于藝術,其抽象形式越自由,引發的心靈激蕩便越純粹,也越能振奮人心。迎賓大廳空間雕塑樸拙而簡練,成為空間的畫龍點睛之作。
一半是水岸,一半是竹林
路易斯.巴拉甘說:“我總是試圖創造一種內在的寂靜……在一座美麗的園林中,神圣的自然無處不在......一座園林應將詩意、神秘、平靜、愉悅融為一體。”
日本建筑大師妹島和世善于使用玻璃的透明度來呈現建筑的多樣景象,于此,設計師則結合了玻璃的通透性、折射及反射幾種物理介質的本性。一側是水景連廊,并與寂靜水庭相望;一側是竹林,懸空的鏡面玻璃又折射園景,利用鏡子打造出多重景觀,呈現自然風景的交錯。
山虔地夯,水清月朗
建筑,不僅是物理風景,也是自然之上的理想性藝術構建,更是內心情感與自然萬象的呼應與默契。為了尋找建筑與自然的共融共生,設計師從山地精神出發,室內設計以質樸的‘大地色’為基調,結合‘漂浮盒子’的輕盈理念,由內而外,由近及遠,描繪謙遜、素樸、自然、空靈的空間儀態。
清新自然,萬物有靈且美
兒童書吧是小孩的快樂家園,設計力求回歸自然、回歸本源,柔和的曲線給人一種自由、輕靈、天真、活潑的清新氛圍,天然之趣油然而生,讓人進入一種純凈的空無心境。
一瞬間,就能看見整個世界。
“巧于因借,精在體宜”是中國明代園林巨作《園冶》里最為精辟的東方哲學,因借又分為遠借、鄰借、應時而借等等。空間設計均使用了遠借、鄰借等手法,于通透與隱約間營造若隱若現的朦朧美,讓建筑結構漸入自歸隱的輕盈之境。推開門,一瞬間,卻又能看見整個世界,令人驚嘆!
△平面圖
項目名稱|廣州中海·荔府
項目地點|中國 廣州
設計總監|唐忠漢
設計公司|近境制作
軟裝陳設|遠域生活
設計面積|1400㎡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