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穿過山嵐,駛入綠野,村莊于熹微薄霧中若隱若現。山坡上,白房灰瓦的建筑藏匿于一片綠茵中,愈發熠熠生輝。縵舍·山居精品民宿酒店正安靜地坐落在這片環境清幽的山村——北京市延慶區大莊科鄉?霹破石村內。
▼ 隱于綠野中的民宿小院清麗而自然
▼ 縵舍?山居遠景
▼ 日間的縵舍?山居一角
▼ 場地中原有的兩顆山楂樹得以保留
原始場地是一方典型的三合院北方民居院落。老建筑在經歷脫胎換骨后,整體風格以山居美學為靈感呈現,成為了為住客提供兼具傳統民居特色與當代舒適享受的下榻空間。當遠離城市的繁華與喧囂,才能真正領略到來自山野自然的饋贈,也終于理解了陶淵明所言“悠然見南山”的避世情懷之精妙。
▼ 縵舍?山居總平面圖
如何在小體量空間內做出豐富的層次變化、精準把握各部分空間的尺度關系,并將建筑有機融入到自然景觀中,是改造過程中面臨的幾個挑戰。
▼ 縵舍?山居場地原始現狀
對于縵舍?山居的品牌定位,是我們從設計之初就開始思考的核心。它可以是安靜的、平和的,同樣也可以是如家一般充滿煙火氣的。縵舍·山居不單純是一座精品民宿酒店,它更像是一個隱于山嵐中,久別重逢的治愈之家:撥云見月,化繁為簡,這份簡約在山中綠野的映襯下更加耐人尋味。它像一杯清茶,看似平淡,實則細品之后,便能從中嘗出生活的甘甜。
▼庭院一角
▼室外家具細部
三棟白墻灰瓦的建筑相互獨立又互相呼應,與場地院落里保留的兩顆山楂樹形成和諧舒適的構圖。院落是這棟房子的靈魂,也是純粹鄉野生活之間的中轉之處。靈活的人流動線,正是在無聲地回應歸隱自然之后放松的生活情趣。
▼向庭院開放的空間
▼多功能水吧區、兼具自助餐飲、會議、社交娛樂功能
▼從樹木之間看向水吧
開闊的場地布局與設計處理手法時刻在不經意間擁抱這片美好山景。落地開窗使得外部風景層層滲透進入室內,而從院后樓梯登上戶外觀景平臺,便能將山嵐景色盡收眼底,夕陽霧靄下的群山亦像在俯身與小院對望。“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建筑與自然的對話在山谷間娓娓道來。
▼斜陽夕照下的縵舍·山居更富有朦朧美感
從繁華回歸山野,從奔波回歸閑適,從浮躁回歸安寧。不同場景的切換,亦是不同心態的轉變。這個「家」的能量在慢慢釋放,療愈生活中經歷的壓力,而曾停留在這里的過客也將會不斷地制造新的美好回憶。
▼溫暖的燈光
同一塊場地不僅經歷自然中四季流轉的變化,也在記錄不同時間、不同的人在場所內的生活狀態。人和景,終將轉化為一份溫潤的情感,慢慢滲透進空間的每個角落。“每次看這一隅院落,都將會有新的驚喜,新的感受,永遠看不膩。”
▼夜幕下的縵舍?山居
▼夜間山道
▼夜晚的山居入口
▼庭院夜景
室內延續了山居小院舒適溫暖的格調。我們保留了樸實的色彩基調,和建筑原有的木梁架結構,同時,還有那抹清麗的氣質與慵懶的氛圍。
▼室內整體氛圍溫暖而明亮
▼窗邊的書桌
徐徐展開一場建筑與自然的對話,一場關于空間與生活的戲劇。它融合了溫暖與寧靜、粗礪與精致、自然與人造。剩下的,便留給三五好友的談天說地,留給父母長久的陪伴與注視,留給孩子在樹蔭下、山野間奔跑玩樂,在自然中漸漸成長。“在這里,慢下來,領略生活的真諦。”這就是縵舍?山居的美好所在。
▼浴缸
項目名稱:縵舍?山居-3號
項目地點:北京市,延慶區霹破石村
項目類型:精品酒店
項目面積:1800㎡
建筑面積:600㎡
建設時間:2021.6-2021.8
業主單位:縵舍(北京)酒店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設計單位:柒合(北京)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項目統籌:李海權
工程總監:萬杰
媒體總監:歐陽景濤
設計總監:吳小路
項目成員:李瑞琦、邢雅冬、劉貴萍、姜思夢、劉瑞、段玲、趙步堯
品牌策劃:柒合設計 · 龔湜
項目攝影:鄭焰
主要材質:石材、木飾面、金屬、玻璃、棉麻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