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兒童友好型社區的概念相繼被投入實踐,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成為了提升兒童健康生長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案為造兒童友好型社區下的部分模塊設計,將原社區的健身公園改造成創意兒童樂園并綜合設施,體現了社區建設逐漸關注兒童健康生長環境的理念,設計旨在將建筑與周邊社區環境相統一,營造親切友好的社區氛圍。該兒童樂園坐落于無錫市新吳區新安花苑第三社區東南角,以格外醒目的設施外觀與獨特的幾何體量將原本單純一且易遺忘的角落空間改造為供兒童玩耍、親子互動、來往人群休息的公共開放空間。
▼項目概覽?葉雯恰
設計概念:紐帶樂園
為將兒童友好社區的建設理念真正融入社區的空間設計和兒童日常生活中,對原有健身公園進行了改造,將兒童娛樂設施和公共聚會空間整合到一起,打造出極具創意的開敞式空間。兒童樂園圍繞場地中心開放空間建造,以紐帶為靈感,不同功能的空間有序銜接,呈現出特有的空間節奏韻律,為兒童提供了一個面向社區的戶外聚會場所。
▼以紐帶為靈感,不同功能的空間有序銜接?葉雯恰
▼設計總平面圖?平介設計
根據實地考察,選定原健身公園中間空地作為兒童游樂公園,其他地方保留其原有功能。如總平面圖所示,樹 A 到樹 B 的距離經過實地測量為13.5米。樹之間為兩個相對的圓形,一側作為0-6歲兒童適用的游樂區,一側作為6-12歲兒童適用的游樂區。同時,以樹為中心設置兩個涼亭休憩區。公園的設計以動靜結合為原則,每一個圓形的區域都兼顧了游樂與休憩功能。同時,設計與保留的自然景觀形成動靜對比,也成為了描繪友好社區界面的一抹色彩。設計依照兒童與兒童、家長與兒童之間的體量關系預留足夠的空間,即使大人與兒童的尺度相互交錯,兩個群體也都能夠在空間中進行互動。
▼以動靜結合為原則,兼顧游樂與休憩功能?葉雯恰
策略組織:兒童參與
在具體設計方案生成前,設計師與社區合作,將社區兒童參與到兒童友好社區的設計中,進行為期四周的互動工作坊,其中提供了一個具象的超現實場景,孩子們就如何規劃社區空地、活動室及道路進行了頭腦風暴,任意想象這個空間的可能性,運用直覺創造出數不清的玩法。同時設計師與孩子們一起搭建模型,有意識地在空間中加入有趣的形狀和多變的結構形式。由此,我們得到了這樣一個功能復合、多樣豐富、充滿童趣的場所。項目以兒童的角度表達自己對于社區中的具體場所的改進建議與需求,進一步培育社區兒童關注公共問題、參與公共事務從而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真正從兒童視角、兒童參與角度出發推進整個兒童友好社區營造項目的全面發展。
▼社區兒童參與設計工作坊
▼兒童在項目中奔跑玩耍?葉雯恰
設計內容:功能復合
為了能夠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自由自在地成長的空間,同時增加社區居民的參與度,便在整個兒童樂園設計中穿插了數個活動空間。同時把社區兒童分為兩個年齡段:0-6歲和6-12歲,按不同年齡層次需求設置活動設施形成專屬區域,周圍布置卡通座椅以及成人專座,形成合理的兒童游樂空間。充分考慮了固定空間的使用多樣功能性,如具有開放感的讀書角和多功能涼亭,以及各式各樣的游樂設施等,為孩子們提供了自由快樂地成長和學習環境。
▼休憩平臺?葉雯恰
①翻翻樂兒童益智裝置
既可以提供互動益智的游戲方式,同時窗口也可以結合樹池的座位形成戶外的小型舞臺或小型課堂,用于普及兒童友好相關的知識。
▼翻翻樂兒童益智裝置?葉雯恰
▼翻翻樂兒童益智裝置?葉雯恰
②傳聲筒裝置
兒童娛樂不僅專注于視覺上的效果,同時強調了關于0-6歲兒童聽覺的活動訓練,合理的高度設置以及聽筒布局,能同時讓多個孩童沉浸于此項活動中。
▼傳聲筒游戲裝置?葉雯恰
▼傳聲筒游戲裝置?葉雯恰
▼讀書角?葉雯恰
讀書角,專為6-12歲兒童設計的較為安靜的休息場所,利用幾何元素的組合疊加構建,塑造了一方靜謐的角落。
孩童從每天游樂的社區是課外生活的外延,也是自然語境的詩意表達。有人文氣息的兒童友好社區讓我們慢下來,記憶與社區一起成長,創造更豐富的童年記憶。
項目名稱:兒童友好社區紐帶樂園
項目設計&完成年份:2020;2021
設計團隊:楊波,肖湘東
合作方:億家樂公益
項目地址:中國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無錫新區新安街道新湖路新安花苑
建筑面積:200m2
攝影版權:葉雯恰
客戶:新安花苑社區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