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宅是遮風擋雨的棲身之所,
也是情感升溫的孕育之地。
復式大宅意味著人均居住面積的改善,卻也難免面臨生活距離被拉遠的物理現狀。
如何平衡家庭情感與成員個性之間的微妙距離,是設計師做大宅項目時的課題之一。
這套房位于上海,建筑面積240平方米。三代六人同住于這套雙層復式之下,女業主時常邀請親朋來訪,家中還養有三只寵物,都確定了她的住宅必然不同尋常。
在這次設計中,設計師重新劃分功能布局,實現功能的動靜分區,充分考慮每一個家庭成員的需求,讓每個成員既有自己舒適的獨立空間,又能盡享家人的歡聚時光。
大量的通透式設計,將空間、陽光和空氣的交互做成藝術品,創造出自然而有格調的家園。融合簡約現代的審美風格,用色彩,裝飾以及家居用品,賦予空間優雅的靈魂。
考慮到保姆住家和三代同堂的實際需求,設計師為一層規劃了家政動線和生活動線;二層則根據家庭生活習慣進行了動靜拆分。
一層家政動線
家政動線從入戶玄關開始,由并排的家政間和廚房構成主要的家政分區。
家政動線示意圖
入戶玄關旁,設置了整合土間功能的家政間。洗手臺、次凈衣柜、鞋柜、洗衣家政柜等一應俱全,進入家門之后,換鞋,掛衣,洗手,一氣呵成。脫下的臟外套也可以丟進洗衣柜中的臟衣簍。一家三代,長幼青年抵抗力各不相同,將灰塵阻擋在進門位置,實現無塵入戶,更能呵護家人的健康。
女主人對于美食頗具講究,三餐多在家中享用,也常在家中招待宴請。大廚房則是滿足她需求的必須條件:要放置擁有制冰功能的大冰箱,能保存外地親朋饋贈土產的大冰柜,碗碟餐具繁多,調料成箱購買,還得留足操作空間。
樓梯右側的家政間、酒柜與廚房
家政分區的整合優化了保姆阿姨的家政勞動。洗衣、烘干、疊放能夠在同一空間完成,廚房料理也有合理的洗切備炒路徑。在家政動線內的工作均可以在五步之內觸達,大大節省了保姆阿姨的走動距離,省時省力。
一層生活動線
入戶的另一條動線圍繞著客廳休息區展開。
西廚島臺緊貼樓梯,既是客廳與廚房之間的隔斷,又能在準備美食時與客人互動。島臺背后,在廚房與家政間之間打造了整面酒柜,裝點了都市人的生活。
客廳中,最顯眼的便是專門定制的3.5米長的餐桌。能同時容納十人用餐的長桌既是連接家庭成員的重要樞紐,更能在朋友到訪時有足夠的招待空間。
吧臺、酒柜、餐桌
二層空間的動靜劃分
拾級而上,來到二層空間。從二層樓梯口開始,空間沿順時針排布,功能由動到靜依次展開。
動靜功能分區
大公子習慣晚歸,往往在凌晨時分才抵達家中,因此安排在最靠近樓梯口的房間。
二層大公子房間入口
樓梯轉角,進入公共起居室,早、晚的活動在此進行,避免打擾老人休息。
轉過起居室,盡頭的兩間安靜的臥室分數業主和她的妹妹。
二層臥室入口
房間與房間之間以衣帽間、衛生間等功能空間區分,進一步強化了房間之間的隔音。
垂直空間的動靜劃分
在立體層面上,同樣考慮了動靜的劃分。
大公子是音樂發燒友,他的房間專門采用了隔音材料,而房間正下方是客廳和寵物區,夜晚時分,他在房間聽音響時,并不影響其他的家庭成員。
女主人的房間下方是老人房,雙方的生活節奏近似,避免了樓上樓下的相互打擾。
關懷性設計
每間臥室都有女性居住,原始戶型的兩個衛生間根本無法滿足。設計師為每個房間均設置了獨立衛生間,并標配了暖風排風扇,方便烘干女性的貼身衣物。
每個衛生間都配置了暖風排風扇
老人房則應用了適老化設計,在房間和衛生間配置了橫桿、扶手等產品,輔助老人行動。
房間戶型南北縱深,中間有樓梯遮擋,且缺少東西側光照的補足,導致自然光線在跨越不同區域時變化過大,采光問題亟待解決。
巧用軟膜天花
設計師在考慮二層樓板澆筑時,用幾字型鋼結構支撐次臥床體,把床底空間釋放給一層,并在這些位置安裝了軟膜天花。
調整床底樓板,設置軟膜天花
軟膜燈的設置給客廳帶來了局部的空間挑高,它們模擬日光的照明方式讓整體空間的光線過渡更加自然。
挑空的軟膜天花板
陰角照明,制造層次感
設計師特意在客廳的陰角處向上做出挑空,同樣安裝軟膜燈作為照明。光線照射下,從遠處看時,就像明媚天光透過天窗灑下。
電視柜上方陰角的挑空,模擬自然天光灑下
建筑陰角用軟膜天花或燈帶打亮,可以極大提升空間層次感
天光露臺的打造
登上二層,映入眼簾的便是擁有玻璃房頂的室外休息區。陽光房中的壁爐既是光源又是裝飾,在夜晚平添幾分意境。
室外休閑區
光影下的“靜”
整體空間的色彩以黑白灰為主。不同的時刻,光影交織下,環境效果有著些許不同。簡潔的幾何線條帶來秩序感,讓人安靜下來,感到舒適與放松。
客廳一角,內斂的顏色與自然光的過渡
公共空間的陳設為家庭增添了不少藝術氣質
個性的色彩
生活在其中,每個家庭成員的個性,造就了空間中最亮眼的色彩。
女主人房間,青苔綠色床品以及黃銅小件
女主人房間,烏木色衣柜
大公子的房間,天藍色座椅搭配展示鞋柜
女主人妹妹的房間,黑色躺椅搭配駝色毛毯
老人房,棕色圓凳搭配紅木色書桌
Ryan王恒點評:“真正的好設計,是對業主生活方式的深入體察。”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