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不應該是信仰,更應該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思考方式。
本案位于惠州市惠城區,位于鬧市中心。我們希望打造有更多可能性的空間,希望空間之間的交互性會更強。我們認為空間不僅僅只有單一性,它應該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在設計思考階段,我們不給空間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更多的是留給使用者更多自我發掘的空間。我們認為這樣能讓居住者有更多的歸屬感。
本案為一對年輕的夫婦,兩個人都有留學的背景,對空間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故而在空間規劃時,在尊重個體隱私的基礎上,盡可能打破所有空間之間的界限。我們注重家人之間的交流,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些許聲音......
在處理空間的思考中,我們思考的方向是由零到整。一個整體空間的構成,都是基于每一個零空間場景綜合呈現。每一個小的空間我們希望它都是有場景感,每一個場景都可以闡述自身的意義,都可以給使用者明確它自身的功能。
女主人有做瑜伽的習慣,受戶型的限制,沒有單獨的區域承載這一部分功能。在設計考量的時候,房間做了可閉合的處理,模糊過道和房間之間的邊界同時也保證房間的完整性。
△空間閉合示意
業主有喝咖啡和簡單西餐的習慣,在儲物柜內嵌套了西廚的功能。方便使用的同時也促進了和餐廳之間的互動關系。
空間交互的核心依然貫徹在整體。在空間允許的情況之下,BANSHAN半山設計認為盡可能給生活留些許縫隙。透過縫隙的類微觀世界,讓本身閉塞的空間依然有呼吸感。同時也形成視線上的洄游動線,讓空間有更多的趣味性。
現代工藝的發達,能把磚處理的宛如它好像天然就是這樣的錯覺。整體空間大面積木色的基調,希望借此“不和諧”的存在來打破大面積木色帶來的沉悶感。同時也是暗示空間相互之間的界限,提醒我們進入了下一個空間。
不同于傳統,電視沒有采用固有的擺放方式。我們把它放置在了客廳和餐廳之間,希望借助它的存在能把多個空間串聯起來。
多功能房朝向為西南面,光線進來的時間基本為一整天。
光線進來的時候我們認為應該是要有秩序的,選用百葉窗作為過濾光線的介質就是基于這點的考慮。
鏡子的隱藏同樣是基于瑜伽功能的考慮,但是在不使用的時候基于安全考慮,我們將它隱藏了起來。
在選擇床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比較低的尺寸,低的尺寸讓人在休息的時候是有安全感的。低矮的床品和天花之間的落差比較大,這個本身跟選擇床品的時候是矛盾的。所以在處理上我們加了類似屏風的床頭,讓身體更能感知這個空間,同時具有包裹感的處理,讓人在休息的時候可以更有安全。
在灰色墻布和軟包的襯托下,木色更能凸顯出它自身的質感。
項目名稱丨惠州 湖心島一號花園
項目地址丨中國 惠州
項目面積丨107㎡
設計單位丨BANSHAN半山設計
主案設計丨袁佛文
軟裝設計丨周鴻霞
參與設計丨陳燕嬌 吳志軍
項目執行丨陳順
空間攝影丨RICCI空間攝影
主要材料丨木飾面 墻布 軟包 藝術品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