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I諾億設計丨城市疊加紀念物Patch-City,廣州
01
項目背景
Project Background
在Pavilion S項目之后,ROOI諾億設計再一次設計了由可回收模塊組成的臨時建筑,這次的建筑模塊可以實現像搭積木一樣的靈活搭配組合,并可以多次再利用其模塊,甚至移動到其它場地進行再搭建。
▼項目外觀,@榫卯建筑攝影SFAP
02
Patch-City Pavilion
項目坐落于廣州市核心區域天河北,原址是一所舊小學,小學于多年前搬遷,這里留存了很多附近居民的記憶。隨著城市現代化的發展,附近社區感和傳統市井文化也逐漸消失。為激活天河北老舊社區,讓歷史文脈和城市潮流文化相結合,數字潮牌愛范兒結合線上下全平臺動員能力,在這一地區持續開展了多元的城市文化嘉年華活動,2021 年 11 月,在“如果島 ifland ”新一季主題下,愛范兒委托 ROOI 諾億設計啟動了 Patch-City 項目,并建立一個標志性的Pavilion,主張城市的無限更新(Keep Patching),并以此創意空間為中心,舉辦各類集會、演講、市集等藝文沙龍活動。
▼項目鳥瞰,@榫卯建筑攝影SFAP
▼頂視圖,集市活動的一部分,@榫卯建筑攝影SFAP
Patch-City Pavilion是一個對舊建筑的文化復興項目。客戶挑了一個看似非常不起眼的、原小學遺留的一塊地基,想通過建筑師的改造讓它變成文化性質的空間,希望用一個靈活的物理空間為中心,給當地居民帶來豐富的文化生活,也利用這個空間舉辦各種公共文化活動,比如講座、討論會等等,為當地居民提供一個與外界先鋒文化交流的平臺。
▼項目中可以舉辦各種活動,@榫卯建筑攝影SFAP
ROOI諾億設計用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介入,植入一個新的空間元素來把原來舊的元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院落圍合的空間格局。這里面能看到自然,人們能在院子里聊天和參觀,這個圍合的空間也可以做一些文化活動。
▼軸測圖,@諾億設計
從材料到構造,都是用最簡單但精準的方式。做一個輕介入,通過這種簡單的介入,反而能讓大家更容易欣賞到疊加在老建筑上的新信息。我們采取了結構和廣州城市界面完全統一的方式,使用盒子的形式抽象化表達城市的層疊和打補丁感。在這個老建筑的地臺上,業主在這里經常做新的活動,因此,我們認為每一次新設計的介入都是場地生命的延續,我們介入的目的是創造一個更高品質的場所,而不是對原有環境的粗暴破壞。
▼人與裝置的互動,@榫卯建筑攝影SFAP
很多老建筑雖然有拆了重蓋的可能性,我們中國城市化經歷過太多不加任何判斷思考的拆除和重蓋,你會發現很多生活過的地方變成一種截然不同的嶄新面貌,變成了更現代、更先進的狀態,但是它跟人的聯系其實非常少,這個項目就是輕接觸,看似現代和抽象,實際是并沒有損壞原來的事物,而是選擇了一種“打補丁”策略。
▼裝置內外的視覺聯系,@榫卯建筑攝影SFAP
03
項目概念
Project Concept
廣州這座大都市有著不斷疊加和成長的屬性,在這一漫長的過程中充滿著無限的想象力和集合記憶,Patch-City系列項目的概念正是來源于這個屬性,這個人造物體有著看似不斷被疊加的結構或者說這個物體不斷被“patch(打補丁)”向著遠方不斷延伸,對于舊建筑遺址來講,它是一種“演化”。Patch-City Pavilion將來也會被逐漸拆除,并且將會在回收后變為家具走進人們家中或者以另外的形式出現在有需要的環境中。
▼疊合的單元,@榫卯建筑攝影SFAP
▼城市家具,@榫卯建筑攝影SFAP
它看似是不完整的建筑,僅僅保留了墻體元素,但其實它既是墻體又是柱子,同時也是窗戶,地面則是直接使用了場地本身歷史遺留下來的黑白磚,“屋頂”則是空出的天空,因此,他具備了建筑該有的基本元素,并抽象化地表達了疊加與打補丁的概念。墻體和柱子是組成建筑的基本元素,并和周圍的城市產生一個對話。功能上這是一個上演人類事件的劇場。凝聚了事件和情感,給當地居民帶來豐富的文化生活,也利用這個空間舉辦各種公共文化活動,比如講座、音樂會、舞蹈等等,為當地居民提供一個與外界先鋒文化相互交流的平臺。
▼盒子既是墻體,又是柱子,也是窗戶,@榫卯建筑攝影SFAP
最初的“房子”是為了提供一個有別于自然的庇護所,到后來城市的核心是形成人們可以控制的環境,以此滿足人類的需求,和延展出了對美的追求。這個項目就是追求在滿足劇場或演講臺功能時候同時也滿足對美的追求。這里的美學概念一方面是物體的對稱性,讓你覺得舒服,同時又是抽象的變化多端的。
▼文化生活的舞臺,@榫卯建筑攝影SFAP
另外位置選擇是因為它能連接前方的廣場和后方的院子,因為建筑后面這棵樹剛好在這里,好像是生長進入這個臨時建筑空間中,形成了天然的遮陽,另外還打開了一個出口在建筑的后部,就是因為這棵樹和后面的院子里的其它植物很美,整個Patch-City Pavilion能把場地周圍的元素都調動起來,讓它們和建筑一起形成一個生動的場所。在這個項目里沒有主次之分。我們希望大家能通過這個窗口發現平常并不能引起大家注意的自然事物。
▼樹木成為天然的蔭蔽,@榫卯建筑攝影SFAP
動線方式是設置了一條流線,因為建筑處于社區邊界,所以建立一個連接外部城市道路,又能帶人穿越建筑到后面的花園里,這條流線可以說是既屬于城市的公共空間,同時也可以是內部空間。我們希望建筑能夠喚起沉浸的、劇場性的空間氛圍,它可以包容各種活動和生活。
▼連接社區與城市道路的流線,@榫卯建筑攝影SFAP
04
建造過程
Construction Process
諾億設計研發創始人王左千形容到:“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搭積木過程,當吊車師傅挑起積木模塊,我們在現場還可以進行即興的調整,我們要建立的不是一個單一場景,而是建立一種立體的互動關系,這樣才能讓周圍發生的故事更加生動,更有敘事性,構成了一幕一幕生動的畫面,98個盒子就是承載了98個故事,這就出現了豐富的人物關系和劇場感。”整個Pavilion是由98個預制模塊組成的,主材料只有兩種,使用雪佛板和最少量的鋼結構組成,可以靈活進行打配和組合。材料本身具有很強的耐候性,滿足長期在室外使用的需求,重量非常輕,無需重型機械安裝,只需要少量技術工人和一架輕型吊機就可以在24小時內組裝完成。
▼細部,@榫卯建筑攝影SFAP
▼平面圖,@諾億設計
▼立面圖,@諾億設計
05
Patch-Cafe
Patch-City系列第二版本Patch-Cafe模塊于2個月后又在廣州僑鑫國際的商場大廳內進行了第二個搭建實驗,本次搭建實驗甚至不需要使用任何吊裝機械設備,只雇傭非技術工人就可以組裝完成。大大降低了現場建造成本和時間,再一次展示了模塊的靈活性。
▼Patch-Cafe外觀,@榫卯建筑攝影SFAP
Patch-Cafe使用了完全一樣規格的模塊,并且嘗試進行了靈活改裝,城市中的建筑的功能是不可能百分百面面俱到的,城市的每一棟單體建筑都需要被其它建筑、基礎設施、或空間進行補足。
▼Patch-Cafe軸測圖,@諾億設計
Patch-Cafe項目就是對所在建筑的商業空間是一種補充,這個看起來有著劇場性質的空間的主要功能是整合咖啡、零售以及地產銷售三合一的空間,并同時可以開展各類文化活動。一切均可進行靈活安排,例如在舉辦演講或脫口秀時,主辦方可將隼牟椅子輕松組合放入咖啡中島內,從外部的一系列小窗口看進去,感覺就像是一場生動的舞臺劇。
▼從座位區看向裝置,@榫卯建筑攝影SFAP
▼透過窗口看到各種活動,@榫卯建筑攝影SFAP
這一快閃店的意義在于其進一步豐富或補足了該場所的功能和意義,所有模塊都是可以進行增加或減少的,非常好地適應了商場有限的公共空間,在承載各類不同活動場景時,可移動墻面、中島,以及所有桌椅都可以進行靈活“組合”。將來在使用周期結束后會將原有模塊快速轉場到其它商業中心,再以實際情況進行增加和減少模塊使用量。
▼裝置可以很好地適應公共空間,@榫卯建筑攝影SFAP
▼裝置細部,@榫卯建筑攝影SFAP
▼平面圖,@諾億設計
▼立面圖,@諾億設計
項目名稱:Patch-City
項目地點:中國 廣州 未來社
設計面積:800㎡
設計時間:2021年10月
竣工時間:2022年1月
設計主創:王左千
設計團隊:王左千、沈佳記、何丹
設計公司:諾億設計研發(深圳)有限公司
項目客戶:愛范兒、天泓ing
施工組織:琰麓室內裝飾(上海)有限公司
材料供應:上海誠瑞道具有限公司
項目攝影:榫卯建筑攝影SFAP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