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投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石文化時期,在商朝時此地就開始了養蠶織布。到了東漢,這里成為了蜀錦的重要生產地。在歷史長河中,機投一直是成都平原上著名的紡織業生產中心。
明曹學佺的《蜀中廣記》記載:“游蜀記云:‘成都有九璧村,出美錦。歲充貢,宋朝歲輸上供等錦帛,轉運司給其費而府掌其事’。”這里提到的九璧村便位于古代的機投境內,其生產的“九璧錦”更是名動天下,廣受贊譽。
清朝之初,在街的南頭新修一座大橋,大橋建成后,一直未取名。時間久了,當地人習慣地將它叫成“街頭橋”,后來訛傳為“機投橋”。隨著一朝一代戰亂紛擾,以及人們的遷居,機投的織造業逐漸衰敗,千年繁華已不復當年。
本次作品的地址,就在這擁有千年歷史的機投橋,其中一隅。
- 戶型/設計思路
屋主是一位發熱門診的醫生,在疫情期間曾幾度趕赴外省支援。她喜歡旅行,喜歡烹飪,喜歡健身,喜歡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條。對于風格與布局,沒有特定的要求。她認為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規劃更好。
130㎡的面積對于屋主雖然已經足夠,但廚房面積很小,日常使用起來并不方便。并且除主臥以外的房間,面積都相對局促,空間整體封閉,無法展現房屋本身的優點。
于是設計師為屋主特意打造了,適合她的家:
?. 屋主喜歡烹飪,但廚房面積很小,無法規劃很多的功能,于是將餐廚的清洗等功能移到餐廳島柜位置,為屋主獲取更多可操作的空間。
?. 目前絕大部分時間是屋主一個人居住,所以讓房屋最大限度地迎合她的生活習慣與需求,于是化零為整,將套四房屋改為一居室空間。
?. 屋主喜歡在家健身,單獨的健身空間能夠讓她更為專注,于是將一間房間打造為她的專屬健身區。
整個房屋劃分為「社交」、「私密」兩個區域,之所以如此劃分明確,是因為在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前提之下,設計師希望屋主獲得更加便捷,有趣的生活體驗。
而房屋整體形式的呈現,與這座城市,與機投橋這個地方的基因產生著緊密且微妙的關系。
入戶地面采用川西壩子中常見的青瓦處理手法,堆疊出別致的肌理花紋,延續成都建筑特有的歷史韻味。
通過入戶沉降的方式將空間重組,一明一暗間,在這喧囂城市之中,營造出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愜意秘境。
現場定制的木門框,兩側的黑色飾條,連接嵌入式踢腳線。仿佛織錦交織的經線與緯線,勾勒出空間的基礎邊界。
「社交」區域,走廊的陰暗處,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這是步入另一個區域的入口,頂面依舊采用弧度造型,柔化了房屋頂面高低的突兀感。
同時,地面也巧妙利用兩種材質的對比,劃分出區域的界限。
“侘寂”美學的本意在于營造沉靜的氛圍,而餐廳則想更多呈現出一種市井煙火的氣息,空間產生對比的同時也具有戲劇性。
由于廚房的面積所限,將部分的廚房功能移至島臺,為喜歡下廚的屋主,增大了烹飪所需的操作空間。
島臺+餐桌整個區域,看似簡潔的造型,為了達到橫平豎直的一一對應,猶如織錦時的經緯圖案,不能出現差錯。反復改良了多次,將設計師的細節追求與施工人的匠心展現得淋漓盡致。
以木地板、瓷磚兩種不同的材質,劃分客廳與餐廚區域。
陽臺納入客廳空間,利用弧線造型包裹原本陽臺的梁與柱,柔和的過渡使得空間線條感更為流暢,視覺層次感更為豐富。
自帶肌理的藝術涂料,把自然引向生活的日常細微,構成內心深處平和的、自我修正的自然狀態。
一人,一書,一清茶。
由于屋主沒有看電視的需求,于是客廳除了休閑和社交,不加入其他功能操作,讓空間與人的內在情感產生共鳴,令人沉浸在其中甚至忘卻時間的流逝。
沙發臨窗而置,即為了更好的視野,也是為了營造出更為愜意的空間意境。這樣的意境,是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得到的狀態。
整個空間中選擇的材質,散發著極為樸實與自然的氣息。進一步讓屋主忘掉其身處喧鬧城市的現狀,有更好的氛圍去感受這慢生活的狀態。
突出靜謐氛圍并不是否定市井氣息,而是讓人在靜寂無聲的境地里體會到生活的內核。
正如錦緞擁有正反明暗兩面不同的紋理,空間亦是如此。
白日里素雅樸實的客廳一角,不顯山不露水,靜靜等待夜幕降臨時的升華。在特意設計的燈光烘托下,光源襯托出絕妙的儀式感,光賦予了空間屬性,神秘和溫馨。
一個空間對人的意義,絕不僅僅只是提供一定的容積。它承載著人們的生活需求和情感,并在潛移默化中改善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中西雙廚之間,以一道三折聯動的推拉門相隔。
以便保持中廚的獨立性,同時也讓廚房內部空間視野通透,不至于因為面積的狹小而產生壓抑感。
燃氣灶兩側的墻面,設計了置物的壁龕,擺放屋主下廚時所需的調料等物品。在小空間里,每一寸也要精打細算。
房間與人員配比的過剩,將「私密」區域的四間房間改為一室,為屋主提供極佳的通透順暢感。
不過,變為一室并不代表,空間有了肆意生長的機會。在方寸中設立規矩,能夠為生活帶來更持久的自由舒適。
而走廊的另一側,是提供給屋主辦公、看書的書房空間。
沒有大體量的柜體設計,讓空間還原到舒適的尺度。書桌靠臥室極近,就算屋主專注地查閱資料到深夜,起身只需幾步,就能到達自己的睡眠空間。
主臥延續整體空間設計的自然樸素質感,穿過走廊與公共區域連通,跨過一道道門洞,讓生活的儀式氛圍劇增。
門洞的墻體內,藏著一扇木制的推拉門,將它關上便不再擔心隱私的安全,屋主可以更加自在地去享受這個環境帶給自己的愜意與舒展。
整個房屋的第四間房,化身為主臥的衣帽儲物空間。
這是全屋為數不多的大體量儲物空間,滿足屋主日常的所有衣物、細碎的儲存。
衛生間同樣沿襲了整個空間的氛圍基調。
在“侘寂”中感受人間煙火氣,重新從日常中尋找通往松弛和諧的理想生活。
Address / 香悅府
Area / 130㎡
Layout / 1室2廳2衛
Type / 毛坯房
Price / 70w
Mode / 全案設計 + 施工服務 + U然木作
Design / ? 拾光悠然設計
Furnishing / ? 拾光悠然設計 軟裝組
Photo / ?獨立空間攝影 李恒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