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到鄭州,從紐約曼哈頓中央公園到鄭州二砂工業廠區,當西方匯于東方,當公園住區際遇現代都會,在這片中原故土,萬科為城市進階而來——一種融合的視角,一個全新的現代都會生活界面,于城市的繁華中,涵養人們理想的生活場域。
鄭州萬科山河道——閱遍山河,心歸吾鄉。
與二砂文創園僅一路之隔的鄭州萬科山河道,在項目規劃之初,就將自己和鄭州市四大歷史文化片區之一的二砂放在一起統一思考。甚至,整個項目的建筑,皆以致敬建筑大師斯特恩的形式,采用了兼具古典人文與當代優雅的現代都會風格。
簡潔的線條輪廓、優雅的現代都會風格筆觸,營造出雅致莊重的建筑經典外立面。以“山河”理念,打造的公園美學社區景觀生態體系,山河為鄰,綠意環伺,在與自然的共生中,形成與建筑彼此映襯的城市公園生活范本。
順著建筑的“勢”,室內設計的切入帶著調和的意味。西式的簡潔優雅,與東方的人文詩意,以直面人們情緒體驗的細膩感觸,在進入空間的當下,交融于表達的尺度、層次與肌理。
淺色石灰墻與拼花大理石地板,營造出的靈氣與優雅氣息,在完成空間功能塑造的同時,也成為了藝術裝飾的一種表達。
在空間背景的深色飾面中,一面綠色波紋磚,以序列式的排布嵌入背景,融匯成為接待前廳的第一瞬觀感。有如琉璃剔透的光色,將西式的復古,拉回東方的詩意。
景觀與建筑的自然圍裹,使得空間本身與外部景觀之間,形成了一種猶如在樹下般的映照關系。人們行走、游覽,向細處察、向遠處觀,不論身在空間何處,都可在綠影搖曳的視線余光中,恍如置身樹蔭遮蔽下的一片松弛情調。
形體的繁復,將人們游移的視野將將填滿,裝飾在此時,需要為空間作減法。
瑩然的焦色光,如同玉石的溫和質感,將水紋玻璃的朦朧、拼花地板的復古,和手工磚拼接而成的廊柱表面的肌理感,逐一映襯、渲染,設計僅僅通過對不同物的功能性的把控和使用,便完成了空間體驗與感受的營造本身。
建筑的狹而長,為“廊”的建造提供了前提。功能體居中而設,兩條廊道則沿著空間的兩側,以回字形的路徑構成,經中部過廳的銜接,形成空間游走的動線規劃。不同層次的燈光,以高、中、低的次序在空間中逐一落位,為人們視線與身位的游移構造貼合體驗的空間形態。
在不斷的行進中,樹影與光,不斷從水紋玻璃中隱入室內,如同舞臺的追光,依次為人們展開每個功能空間的內里。
在長盒子的建筑環境中,設計通過一個過廳的居中而設——猶如空間的“頸部”,將以接待、展示為主的前廳區,與以洽談休閑為主的洽談區的空間兩大塊部,輕巧銜接。
在這里,天窗的向上打開、兩側的自然介入,將外部的光與景收納,人們的視線聚焦于內——一張深邃的黑木桌,一束潔白的君子蘭,搖曳出空間的優雅與動人。
相比對都市風景線的遠望,大多數人的居住向往,更近乎于莊園府邸式的平緩視野與切身體驗。因此有人說,真正的奢侈,在于既能擁有親密的私人空間,同時又有開放性的戶外領地。
穿過過廊的“窄門”,洽談區以倏然開闊的布局關系呈現在人們面前。鋪陳的點狀式光源,如火焰般的熱烈感,在黑色烤漆板的映照與加強中,給予了空間喧鬧于外,沉浸其間的談話氛圍,也將人們從游覽空間的“獵奇”眼光,轉換為真實體驗與感受下的松弛心境。
以水吧為中心,洽談區一分為三,中部順應著吧臺區打造大尺度的圍坐式洽談氛圍,兩側則以分桌的形式形成獨立分桌的小的私密單元。
在對外的窗景中目光游移,在素雅的布藝沙發中輕松陷落。從功能為出發的設計思考,在統一的路徑上也成為了空間藝術裝飾的表達,那些記錄老鄭州記憶的老照片與書頁,在此刻,成為了空間最好的裝飾品。
窗外的樹影搖曳、深色飾面中暈染的燈光迷人,在此,人們不必仰望,而在一種松弛的走向與身處中重新撿拾生活的熱情。
項目名稱|鄭州萬科山河道
項目地址|中國 鄭州
項目面積|800㎡
設計機構|ONE-CU壹方設計
設計總監|黃劍鋒
硬裝團隊|王群波、何浩、蘭興興、冉文秀、勞業勝、奧雪瑤、李美林、楊啟文、王森、黃國民、李永鑫
軟裝團隊|石中波、王絲絲、向楠、梁李妹、王姝元、張浪良、廖嘉敏
主要材料|米色石材、琉璃磚、拼花石材、烤漆板、手工磚、水紋玻璃、深色木飾面
業主名稱|鄭州萬科企業有限公司
空間攝影|賀川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