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這所800㎡的別墅坐落于蘇州城,身在城市,卻滿是山林意趣。室外的自然光與景色被盡可能多的引入室內,置身其中,恍如住在一個山林野地間的度假屋。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讓人們可以“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樂”。
屋主是一對非常有蘇式情懷的中年夫婦。琴棋書畫、筆墨紙硯,這些看似早已被當代人束之高閣的傳統文化,卻是他們生活的日常。
“人間至味是清歡”設計師用這句話來表達屋主人與建筑之間的核心聯系,這種深度的聯系,不僅僅是一個房屋的外觀,更是一種情感,一種生命的體驗。
青瓦白墻的素雅色調,以及線條勻細的門樓磚雕,描繪出蘇式建筑的底蘊,推開院門,寬敞明亮的客廳窗戶一覽無余,讓人感受到自然與生活的和諧融合。
在建筑的入口處,設計師別出心裁地設置了一個圓潤柔美的“月洞門”,其即可作為入園的門徑,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在入戶門側邊,一扇窄門的開口營造出了“初極狹”之感,而后視角立即拓寬,迎來心境的“豁然開朗”。玲瓏剔透的太湖石點綴其中,與古樸的木材板臺和綠植相互呼應,創造出一個微型的自然景觀。
頂部的格柵,使陽光有選擇性地進入。斑駁的陰影排列在墻面、地面、字畫上,仿佛流動的墨跡自由地勾勒著光影的形態。當代型材在這種手法的演繹下,也染上了一絲古典意味。
整個建筑原由地上兩層,地下一層構成。考慮到層高較為高挑,設計師將地下一層隔出新的夾層,二層地上增加一間閣樓,8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整體變為四層半的建筑結構。
建立基礎生活空間的一層非常實用,包含餐廳、中西廚、起居室、大客廳和兩間專門為老人準備的客房。空間劃分簡單實用,且充分利用。為了避免大戶型空間的冷清感,設計師特地在客廳和餐廳中間安置了一道中式屏風。
建筑的門窗采用了蘇式建筑的傳統花窗,為了呼應傳統美學,設計師在元素選擇上更偏向于簡約和清新。金屬邊框和夾絹玻璃的結合打破了傳統屏風的古板感,將古典美詮釋得更為精練。
現代風格的家具在整個空間內并不奪目,安靜的木白色、簡單的線條、沒有修飾的造型,還原出靜心的室內氛圍。為了增加空間容量,設計師在此巧妙添加了些收納柜。
旋轉的藝術樓梯在清雅的空間感中帶來一縷悅動,螺旋式的設計也給空間帶來了一股動感和活力。
站在樓梯上方仰望,整個樓梯仿佛一只可愛的蝸牛在蜿蜒前行,充滿趣味。樓梯的造型也是對屏風和花窗的呼應,金屬欄桿和中國結的造型交織出獨特的東方屬性。
二層空間是女屋主的專屬休閑區。設計師以簡約的手法展現出“少即是多”的美感。這個區域采用大面積留白設計,而大自然的光便是這留白空間里最好的畫師,隨著光線的細微差異而呈現出不斷變化的空間美感。
在這里,女屋主可以喝茶、辦公,或者曬溫暖的陽光,享受屬于自己的愜意時光。
二層的起居室設計了兩處挑空,一處是在通往閣樓的骨架樓梯附近,別致的造型讓視覺不斷向上追蹤,想要不斷探索。
此外,木質骨架與玻璃的巧妙結合,也讓整個空間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搖擺,別具一格。設計師傾向于采用線描的裝飾手法,讓空間結構自己發聲,讓人們感受到自然的和諧美。
在這個品茶區域,有一個值得一提的特點——大挑空。玻璃天井的設計讓整個房間充滿了自然光,兩層的挑空,強勢增加空間層次。
在這里,迎客松被移栽到室內,穿透室內外的界線,青苔和頑石等自然景致也被引入室內,閑暇時光,屋主可以面對郁郁蔥蔥的樹木,沐浴陽光,享用清茶,舒緩身心,放松心情。
挑高的閣樓里,設計師利用水墨山水的屏風、傳統中式家具,以及精美編織的地毯和寫意的字畫,為屋主打造出了一間獨具匠心的古色古香的書房。無論是書桌、會客椅還是坐榻,都體現了傳統中式造型的精髓,進一步強調了設計師在打造這個空間時的用心和獨創性。
豐富的層次組織在一起,讓整棟房子宛如一間藝術館。而隱藏的地下室空間被設計為男主的古董博物館、茶倉、會客廳,更為空間平添些許傳統文化的神秘感。
項目名稱:天房·吳儂里
項目地址:中國 蘇州
項目面積:800㎡
主案設計:李亞芹
設計單位:尚層別墅裝飾蘇州分公司
施工單位:尚層別墅裝飾蘇州分公司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