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的大型商業建筑,由于先后進駐的不同店鋪對面積的需求不同,對空間進行了大小不一的劃分,使隔墻與柱子分離而雜亂。商業區要充分挖掘地下空間的潛力,但設備用房普遍布置于此,各種管道密集排布,壓縮的施工周期使得管道安裝缺乏統籌,錯綜繁雜,高低不一。在室內營造的過程中,如果采用常規的室內吊頂進行遮掩,會使得原本并不高大的空間變得更加的狹小局促。在這種雜亂無序的空間中,不采取包裹的裝修方法,而塑造原本的空間,成為這個設計的開始。
1,向內做,重回建筑“本體”空間
并不是從外裹飾雜亂的屋頂管道,也不對柱子和墻體進行外裝。從空間的本體來考慮,它的現狀是一種城市空間生產的必然結果(存在),柱子和墻體本身并沒有所謂的空間好壞。如果還原這些柱、墻的原本狀態,它的空間質感就會呈現。
將柱、墻外面的白色涂料面層剔除,將并不平順的邊角進行充分打磨,使得混凝土柱子中的石骨料質感得以呈現。在混亂的頂部,采用一個比墻面灰色深一些的色調作為背景,進行調和處理。通過這些手段,重新塑造建筑基本結構部件,讓空間的本體性呈現出來。
2,往下做,專注于“器具”的建造
根據業主的實際需求,靠墻要有擱架,并可以適應一定的變化。將這些具體的擱架寬度、高度數據進行更細致的斟酌,由于墻體是非承重空心砌塊砌筑,研究如何通過將擱架受力集中于地面而使得墻面處于輔助支撐狀態,便有了靠墻的金屬擱架設置。更寬而長的基座,更多的墻體支撐鉚點。
金屬擱架是具有功能的結構型家具,成為必要的空間分隔墻(增加變化性和靈活布置度),是一種嵌生的“結構性器具”。
3,在梁體之下,植入旋轉之墻
“無目的概念書店”,是海淀駒然書舍在多年運營積累下,提出的一種自由的未來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要特別固定的陳設格局,提出營造多變空間的可能性,甚至要求書店兼具展覽的可能性。
根植于結構主梁之下的次生結構部件——旋轉之墻,當旋轉墻全垂直于入口界面呈縱向時,空間通透;當旋轉墻平行于入口界面,空間劃分成幾個遞進連續而彼此隔掩的狀態,增加空間的豐富性、層級;旋轉墻也可以自由轉動停留獲得豐富多變的空間。
旋轉墻采用型材角鋼鉚接骨架部分,骨架外側采取了透明與半透明兩種覆蓋,入口處以及通往后場的過渡區為了空間延續采用了透明墻,其他區域為了增加豐富性則采用的是半透明墻體。
墻體之上也根據模數設置了可以對穿木棍的孔洞,并根據這些孔洞設置了2、3、5格的金屬隔板,這些木棍、隔板滿足懸掛、放置文創物品和書籍的需求。
這不是一個常規的室內設計,所有的動作都是往回清理來呈現建筑本體,往下營造并嵌入具有結構性的家具部件,通過這些另類的室內營造辦法,賦予建筑內部空間一種原本和真實。
建筑設計:羅宇杰工作室
面積:479 m2
項目年份:2021
攝影師: 金偉琦
設計團隊:羅宇杰、王蓓蕾、王振、盧焯健、黃尚萬
委托方:北京五畝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駒然書舍(無目的概念店)
施工方:Shinewood Build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City:北京
Country:中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