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io 10 | 深圳·“源于自然的時尚”展覽空間設計
“源于自然的時尚”展覽空間設計試圖對于東方和西方、古典和當代的自然觀及園林空間形式演變進行抽象地解讀和詩意地詮釋。展覽分為兩部分,英國V&A博物館和招商蛇口 | 設計互聯聯合策展的“源于自然的時尚”部分從西方的視角,展示了自16世紀以來人類社會“時尚”與自然的復雜、交互關系,表達了對于環境保護的關注和展望;由絲綢博物館、張西美老師和設計互聯聯合策展的“衣從萬物”板塊則是對于這一主題在東方的遙相呼應。
▼入口空間
展覽空間設計也以自然為主線,選取“園林”作為主題;追根溯源,園林屬于哲學意義上“第三自然”,即“美學的自然”;因此,“時尚”與“園林”都體現了作為創造主體的“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我們也希望借展覽空間探討東西方園林中體現的自然觀之異同。展覽入口的拱廊以帶有纖維的杜邦紙作為飾面材料,背光隱約透出植物“藤蔓般”的肌理,形成一座抽象的“綠廊”。
▼纖維杜邦紙飾面
▼背光隱約透出植物“藤蔓般”的肌理
通過綠廊,由此進入展覽的第一部分,即英國的古典和近代時期展區,我們以半透明的織物打造了一座提煉、抽象的“西方”古典園林原型:它是高度幾何化、中軸對稱且極具透視感的,以軸線串聯大小不一的圓形空間和展柜;正如西方古典園林中對于建筑和軸線關系的強調,在空間視線的終點、也是軸線的交點設有三個圓形的“花園空間”,三座抽象而具有體量感的360度圓形獨立展柜分別矗立其中,用于展出高光展品。
▼以軸線串聯大小不一的圓形空間和展柜
▼高度幾何化、中軸對稱且極具透視感的空間
古典部分的最后一個花園是由亞克力管排列圍合而成的,現代的材料暗示著展覽敘事已近現當代,人們開始對于時尚與自然關系進行深刻反思。由此進入展覽的當代和未來展望部分,空間豁然開朗,古典空間圓形展柜的背面形成了連續、自由流動的大型連通展柜,也呼應了當代景觀和空間設計更自由靈動的布局。
▼透過亞克力管望向現代展區
▼連續、自由流動的大型連通展柜
▼從現代展區望向入口
中國展區是展覽流線的終點,四周以半透明薄紗圍合,只在一角留有入口。人們在參觀英國部分時可隱約窺視,也是好奇心逐漸積累的過程。這部分的展覽空間師法自然,不設軸線,不拘于定法,也沒有固定的線性流線。在空間中設有一條半透明步道,仿佛山間小徑,從天上蜿蜒而下,自由而曲折。身著展品服飾的模特站在步道上,仿佛在山中游覽的人。觀展者在空間中漫游,也仿佛置身浪漫、詩意的自然,隨心而動。
▼中國展區四周以半透明薄紗圍合,只在一角留有入口
▼小徑從天上蜿蜒而下
▼身著展品服飾的模特站在步道上
整個展區多采用輕盈、半透明的材質,如織物、亞克力、TPU、杜邦紙等,弱化對物理空間的介入及實體的存在感,以“虛空”和“半透明”體現東西方、古典和現當代園林的抽象與詩意,也期待啟發觀展者從時尚乃至更廣闊的視角對于人類和自然關系進行深層思考和反思。
▼細部
▼剖軸測圖
▼平面圖
項目空間信息:
空間名稱:“源于自然的時尚”展覽
空間類型:商業空間、展覽展示
空間地址:深圳市南山區蛇口望海路1187號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一層主展館
設計單位:Studio 10
主創設計:周實
設計團隊:Cristina Moreno Cabello、黃安、黃嘉穎、肇美施、鄭鑫、包嘉曉(項目助理)、陳菲菲(項目助理)
平面設計:三一創意實驗室
深化設計:深圳深楠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燈光顧問:佐希照明
施工團隊:筆克品牌服務(深圳)有限公司
策展團隊:招商蛇口 | 設計互聯、英國V&A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
客座策展:張西美
空間面積:120平方米
空間主材:杜邦紙、亞克力管、織物、TPU、地坪漆、玻璃、白色乳膠漆、LED線性燈
空間攝影:張超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