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Amico BJ
面積:300 m2
設計時間:2020.07-2020.09
施工時間:2020.10-2021.02
項目地址:北京市朝陽區
項目設計:ArchUnits一棟設計工作室
設計團隊:張朔炯、Gala、郭培健、倪晨昊、施捷雨、于洋
照明設計:張宸露
機電設計:欽浩、申展名
施工:北京中億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攝影:吳鑒泉、ArchUnits一棟設計
△ 餐廳大堂空間 攝影:吳鑒泉
Amico BJ是一家入圍米其林餐盤的fine dining餐廳。2021年初,餐廳遷入北京三里屯新址,由一棟設計為其度身設計了全新的就餐空間。新的空間摒棄了過度的裝飾雕琢,而聚焦于“光”的營造,建筑師通過將美術館的藝術氣息和環境氛圍植入餐飲空間,詮釋了這家意日融合料理的創意性和高級感,為顧客提供一個獨特的、非日常性的就餐體驗。
餐廳位于大廈一樓,面向內部街道,空間呈不規則的L形。建筑師將具有自然采光的L形一翼全數安排給就餐區域,更需要隱私性的包間及后廚則布置在了L形的另一翼。主廚與顧客交流的開放式吧臺,作為餐廳的一大特色,則被布置在了L形轉角處,吧臺的一邊方便與后廚往來,另一邊又能使主廚照看到大堂的所有就餐位。
△ 外立面,朝向寫字樓內部街道 攝影:吳鑒泉
光作為空間原型對于一家fine dining餐廳,菜品是無疑的主角。設計概念從一開始便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呈現美食。在這一議題主導下,“光”的作用勝過其它形態物質。這不免會令人想到美術館:雖然所呈現的物品不同,但兩者對光的運用本質卻是相同的。
由此,建筑師借機致敬了經典的金貝兒美術館,并發展出餐廳獨屬的光與空間原型:一根垂掛的軌道桿整合了餐廳所需要的全部照明,上照的線性燈帶微微照亮了拱的中央,漫反射后形成柔和的氛圍。窄光束角的下照軌道射燈則可自由調節位置和角度,使光束聚焦在餐桌與食物上。
△ 照明和空間概念原型 ?ArchUnits一棟設計
△ 餐廳大堂空間 攝影:吳鑒泉
△ 大包間內部 攝影:吳鑒泉
拱也被延伸到了室外,延展室內空間的同時也成為了入口雨棚。這些被輕微照亮的連續拱,作為空間內部最重要的元素,又在外立面上被視覺強化,成為了餐廳的獨特標志。
空間的其余部分則十分低調,水泥和碎石子地面及黑色的空心混凝土砌塊墻面,均以暗啞和樸素的質感退隱幕后。這些在建筑外部更常見的材料,和大株的植物一起,為餐廳打造出一種休閑的“室外感”。局部的等候區、入口、吧臺等處,也采用了室外景觀中更常見的臺階、汀步方式,呼應了這種將室內“建筑化”的手法。
△ 通向包間的大堂走道 攝影:吳鑒泉
△ 入口玄關等候區 攝影:吳鑒泉
△ 入口玄關細節 攝影:ArchUnits一棟設計
△ 墻面材質細節 攝影:ArchUnits一棟設計
并置與反差餐廳的平面不規則,沒有寬敞的大空間,尤其入口處空間較為狹促。因此,天花連續拱的網格方向被扭轉,從入口直接斜向延伸至空間深處,通過視線的引導擴大訪客的空間感知。
△ 入口玄關 攝影:吳鑒泉
這套天花斜向體系與地面正交體系呈34度的銳角,為了增強這種并置的空間張力,空間的上下體系互相獨立,絕不粘連。所有墻面均不碰觸天花,即使在有隔音需求的大小包間,設計師也是通過存在感近乎于零的超白透明玻璃來填補墻面與天花之間的縫隙。
△ 餐廳大堂 攝影:吳鑒泉
△ 餐廳大堂望向玄關 攝影:吳鑒泉
上下兩重體系的銜接點在入口的接待臺。它是進入餐廳的第一站,也是空間張力的引爆點。以異形GRG將“接待臺—衣帽柜—玄關屏風”三種家具整合成一個連續形態,也是空間里唯一同時呼應了兩個方向體系的地方。
△ 包間外側走道 攝影:吳鑒泉
△ 天花與墻面細節 攝影:吳鑒泉
處在空間核心的吧臺由啞光不銹鋼板包覆,相比周圍顏色相同的質樸墻面多了一絲光澤。吧臺背景墻面由鱗片狀大小漸變的松木板組成,與黑白灰的主空間形成寡淡與溫暖的對比,同時也彰顯了吧臺在空間中的重要位置。
△ 吧臺近景細節 攝影:ArchUnits一棟設計
衛生間同樣以反差增添了戲劇性的藝術效果。當顧客通過幽暗的走道打開衛生間的門時,黑白的對比使人眼前一亮,波紋不銹鋼板形成的光影豐富而浪漫,也與外部的詫寂形成強烈對比。
△ 衛生間走道 攝影:吳鑒泉
△ 衛生間內部墻體與天花細節 攝影:吳鑒泉
△ 洗手臺細節 攝影:ArchUnits一棟設計
設計圖紙 ▽
△ 軸測示意圖 ?ArchUnits一棟設計
△ 室內平面圖 ?ArchUnits一棟設計
評論(0)